《坐井观天》实录片段
《坐井观天》实录片段(通用12篇)
《坐井观天》实录片段 篇1
《坐井观天》实录片段
by: 深水蓝 ]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今天我上《坐井观天》,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中只有两个角色——青蛙和小鸟,故事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逐步推进,围绕“天有多大“这一问题展开争论,所蕴涵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诗句形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对前面的一些课文而言,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喜欢,所以很多学生很投入,他们的发言因此而精彩。
以下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师:小鸟认为天——
青蛙认为天——
师: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生:我认为小鸟有道理。
生:我也认为小鸟说得有道理,它还有证据呢!
师:哦?证据在哪呢?
看谁找得多。
自由读课文
生: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了,还得飞呢。
师:前面我们已经算过了,一百多里大概多少路呢?(绕操场250多圈)确实很远,还有其他证据吗?
生:小鸟飞得都渴了。
生:小鸟看到井就落下来,有点累了。
生: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可真厉害,找了那么多证据。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小鸟说得有道理,而青蛙是无知的,我不想在教学时候一味地肯定小鸟,让小鸟自豪于所见之广,而不去体察青蛙的视角,感受对方的世界,那其实也是一种“坐井观天”式的无知,只不过这口井被遮蔽得更巧妙而已,虽然这样想,但也并不想把我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来代替他们的理解。而这个时候一个学生竟然站起来说:我认为青蛙和小鸟都有道理。因为青蛙一直是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确实只有这么大,它没机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所以我认为其实青蛙说得也有道理。听到这样的发言,我有些激动,我说:我们都知道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可是青蛙说它很小,因为它在井里,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识字4里有没有成语可以形容一下它啊?生:管中窥豹。师:所以小鸟建议青蛙——?齐读第七自然段。
虽然在课堂上有太多的遗憾,但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低年级学生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但这更需要教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创造性地理解教材,设计合理、生动的教学环节,积累引导方式方面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坐井观天》实录片段 篇2
说课稿是老师为了能够顺利上好课而写的稿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坐井观天》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坐井观天》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二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坐井观天》实录片段
本文2024-06-05 15:13:03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