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地图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2

地球仪和地图

地球仪和地图(精选2篇)

地球仪和地图 篇1

  【教学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仍然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注重“过程、方法”的展现和培养,还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新确定教学目标。传统教学中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纬网的应用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故而在这里通常要花费较多的课时,课堂密度也较大。而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主要要求是:能让学生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以及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小地球仪。为此,我将“能让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定为这堂课的首要目标,而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则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了解,不断熟悉。

  2.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不仅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更要注重生生间的交流学习。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在没有详细学习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而仅是做了适当铺垫后,就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经纬网定位,显然大部分学生会遇到困难,但知识面广、善于思考的学生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时再通过老师的层层追问让这学生介绍其方法,其他同学在同伴的介绍下就会主动的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再给学生时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解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此进行螺旋式教学,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纬网的应用,同时对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也会逐步清晰,这样不仅使学习变成轻松、愉悦的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大大的节省了课时。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由于受年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模型,从而给学习带来障碍。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利用计算机课件将学生熟悉的平面网络系统(座次)转换为球面网络系统(经纬网),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球面上定位的方法;又如:利用学生手头的半圆仪了解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等等。这样就使原本很抽象形象化了,使学生很容易就跨越了学习障碍。

  总之:本节教学设计的主旨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做,在做中去学,在学中不断使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够利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在地球仪上探究经线、纬线的特点,归纳经度、纬度变化的规律。②能够通过完成情景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完成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总结、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说出地球仪的特点,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能区分经线和纬线,并能在地球仪上辩认本初子午线和赤道。②能利用地球仪说出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在地球仪上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区分低、中、高纬度。③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并能判断它所在的半球。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地球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实践探索活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

  ①通过对“确定任意点位置的意义”这一问题的了解,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需求。②通过对经纬网用途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2.难点:

  ①经度、纬度。②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量角器。

  2.教学器材:两人或四人一个地球仪、绳子、直尺、彩色粘贴纸、经纬网仪。

  3.教学课件:自编计算机课件。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

  用远离地球的方法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但对于这么巨大的星球,怎么研究它呢?

  学习新课:

  一、认识地球仪

  观察、演示:观察地球仪,模仿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提问:1.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仪的结构。2.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仪转时绕的轴。3.观察地球仪表面都有什么?4.用地球仪我们可以干什么?

  小结: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后制成的模型,它由底座、支架、斜着的一根轴、球体等结构构成,我们把地球仪绕着转动的轴称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一点正对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点我们称为地球仪上的北极点,地球上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和北极点相对的点叫南极点,地球上的南极是地球仪上的最南点。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到南、北两极等距离的大圆圈被称为赤道,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逆着的方向是西。利用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还能演示地球的运动。

  提问:1.地球仪上的球体是正圆球体吗?为什么与实际的地球形状不符?2.地球里真有这么一根地轴吗?3.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地球上能建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吗?如果可以,应建在哪里?

  活动:1.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同学之间互相检查。2.若用一个圆圈代表地球,你能把看到的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赤道画在图上吗?(见“实践活动探究记录表”中活动一)

  承转:1.学生利用在教室的座次描述某同学的位置,引出描述位置的常用方法。2.通过设问“一艘轮船在太平洋中遭遇风暴袭击,船舱进水,现在需要紧急救援,这时船长该如何告诉救援人员他所在的位置?海湾战争时美军地面战士在沙漠中发现目标,他该如何向指挥中心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