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课本剧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螳螂捕蝉》课本剧

《螳螂捕蝉》课本剧(精选15篇)

《螳螂捕蝉》课本剧 篇1

  《螳螂捕蝉》课本剧

  时间 战国时代

  地点 王宫内

  人物 吴王:吴国大王

  朝廷大臣

  少年:侍奉吴王

  第一幕

  [幕启。早朝时,吴王想去攻打楚国,大臣们立马反对。

  吴王:(略带怒气)本王一定要去攻打楚国,难道这也错吗?

  大臣1:大王,您去攻打楚国,可要三思而后行啊!

  大臣2:对啊!大王,虽然您去攻打楚国的胜算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吴王:总之,本王一定要去攻打楚国,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退朝!

  [退朝后。

  大臣1,2:我们都是一片赤诚,一心为国着想,可是吴王怎么领会不到呢?

  看来真实天亡国啊!

  (这些话都被侍奉吴王的少年听到了,他决心帮助那些大臣们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把命令下死了,怎么办呢?

  [幕落。

  第二幕

  [幕起。第二天,他拿着一只弹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第三个早晨他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奇怪)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你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回禀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那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什么是呀?

  少年:大王,您看,这棵树上有一只高高在上的蝉,自由自在的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拱着身子,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却又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它身后。

  吴王:(夸奖)你看的真仔细!那黄雀要啄是螳螂吗?

  少年:是的,那黄雀要啄是螳螂,却又不知道我正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大王,其实,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一个道理呢!

  吴王:你接着讲。

  少年: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着眼前的利益,却没想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呢!想必,人的一生也如此吧!

  [听了少年的话,吴王恍然大悟,越想越觉得他讲的有道理,最终,打消了攻打楚过的念头。

  [幕落。

  郑谰改写的课本剧《螳螂捕蝉》

  年/239.html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螳螂捕蝉》课本剧 篇2

  教学目的:

  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我们在这学期已经学习了四篇古文,那么有谁能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

  (明确:①多读。②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③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④查阅有关资料)

  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谏(jiàn) 孺子(rú) 曲附(qū) 颈(jǐng)

  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指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然后评读。

  4、教师范读课文,再要求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字词的理解。

  (1)分别指定学生逐句朗读,指出句中自己预习的重点词的意思,再逐句翻译。

  (2)以下是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

  (注: “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 《古代汉语词典》。)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老师可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3、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

  4、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


本文共计3637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螳螂捕蝉》课本剧

《螳螂捕蝉》课本剧(精选15篇)《螳螂捕蝉》课本剧 篇1  《螳螂捕蝉》课本剧  时间 战国时代  地点 王宫内  人物 吴王:吴国...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