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歌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1

走进诗歌

走进诗歌(精选2篇)

走进诗歌 篇1

  (课前:多媒体投影屏幕上呈现“走进诗歌”的教学课题,自动播放以八首唐诗为主题的书法、山水画结合的画面。明确教学内容,渲染教学环境。)

  一、 谈诗

  师:我们现在就走进——

  生(齐):诗歌。

  师:首先想请各位说说,诗歌像什么?

  (投影呈现:“诗歌像什么?”)

  生1:诗歌像音乐。特别是古典诗词,就像一支支动听的古曲,旋律优美。

  师:确实,古代的不少诗作都是可以来吟唱的,比如说乐府诗。那么新诗呢?

  生1:好象直接作歌词不多了。不过诗歌也自己的节奏,这和音乐上的节奏还是一致的。

  (教师板书:“音乐”。)

  生2:诗歌像火山。我读过郭沫若的诗《地球,我的母亲》,充满热情。

  师:激情,强烈的抒情。是不是?

  (教师板书:“抒情”)

  生3:有的诗歌好象不抒情的。

  师:哦?举例说说。

  生3:比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就像一幅画,一个老渔翁在寒冷的江面,“独钓寒江雪”。

  生4:错。那也是抒情。那老渔翁就是作者本人的形象,独钓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但是还不屈不挠。

  师:好。“诗言志”,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个人感情的。感情可以激越、豪放,也可以低回、幽怨。不过刚才黄华同学说的诗歌像画,倒告诉我们诗歌应该注意形象的塑造,这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教师板书:“形象”。)

  生5:我觉得诗歌虽然有形象,但是有的诗还是读不懂。所以,我说诗歌像被乌云遮住的月亮。

  师:为什么会读不懂呢,大家再说说看。

  生6:有的诗人思想深刻,恐怕我们没有那种经历,所以不大理解他的诗。

  生7:诗一般都比较短,但是内容,不,是内涵丰富。

  师:也就是说,语言很简约、概括。

  生7:是的。跟小说比,它的语言是够吝啬的了。

  (教师板书:“概括”)

  师:大家说的很好。诗歌的特点也就是:内容的抒情性,材料的形象性,语言的概括性,节奏的音乐性。

  生8:我还想说。诗歌像垃圾。

  (满座皆惊)

  师: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8:现在,很多文学刊物上都没了诗歌。卖的好的杂志基本上都是小说、散文之类。我还听说,诗人的生活很穷,贫困潦倒。诗歌卖不出好价钱,不是像垃圾一样吗?

  师:你说到这样的现实也一直让我内心沉重而且痛苦。在我的眼中,“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投影呈现:有关花、月、海水、火焰、鸟、脚印等图片)

  但是,在功利文学的逼迫下,在世俗风气的排挤下,本应属于青年的诗歌开始呻吟,开始流泪。作为有高尚操守与抱负的我们,应该去热爱诗歌,拯救诗歌,因为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投影呈现:热情与火焰属于诗,青春与生命属于诗,歌声与呻吟同样属于诗: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生:(一齐鼓掌)。

  二、写诗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投影呈现: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我一直在这样想,近乎执着一念的地步了。作为艺术大家庭中一名重要的成员——文学,她的各个样式(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之间当然也是相通的了。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做一次尝试。需要明确的任务是:能开发非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进行传达和创造。这话说的有点玄,它的意思其实就是,要你把一篇不是诗歌的文章改写成一首诗,可以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原作中的情感(感情和感想)不能变味。知道了吗?

  生(齐):知道。

  师:好象我们大家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你们写之前,总希望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今天还要不要啊?

  生(齐):要。

  师: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写得不好,以前呢,没有外人,关上大门,都自己人,今天来了不少别的学校的老师,还有很多研究语文学习的专家,我还真有点怕别人取笑的。

  生9:不要紧的,学习嘛。

  师:好,那我就豁出去了。反正“贻笑大方”的一个积极启示就是可以请教大方之家的指点。前几天,我从网上找来一篇散文,题目叫《顺其自然》,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读,大家认真听,把握其情感内涵,然后你就可以对我改写的诗说三道四了。

  师:请我们班级朗诵比较好的汪晓雨同学到讲台上朗读。

  (投影呈现:《顺其自然》全文。音乐按钮:“高山流水”)

  师(问汪晓雨):要不要配乐朗读?

  汪晓雨:不要了。(开始朗读,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跟以前一样好。下面,我来读读我写的诗吧。题目是《禅意》。

  (教师朗读。投影呈现:《禅意》全文。)

  禅 意 

  一定有座很高很高的山

  才能接纳如此丰富的思想

  纤尘不染,喧杂不闻

  僧在山上,云在山上

  一定有间很破很破的庙

  才能成为出家之后永远的家

  茅檐不扫,青苔自生

  风在院中,声在钟中

  一定有丛很绿很绿的草

  才能标示出禅机的意义

  随时随地,随性随喜

  无即是有,实就是虚

  还有什么呢

  还有什么

  一朵淡蓝的雏菊

  总有一天出现在我的梦里

  (读完,学生再次鼓掌。部分听课老师也鼓掌)

  师:谢谢大家。你们觉得我写的怎么样,是不是符合要求?或者你们还有那些想问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11:老师抓住了《顺其自然》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有你自己的感悟。语言很美,节奏感强。

  生12:写得真有禅意。特别是结尾,惹人遐想。

  生13:“僧在


本文共计912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走进诗歌

走进诗歌(精选2篇)走进诗歌 篇1  (课前:多媒体投影屏幕上呈现“走进诗歌”的教学课题,自动播放以八首唐诗为主题的书法、山水画结合...
点击下载文档
标签: # 诗歌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