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五首
诗歌五首(精选12篇)
诗歌五首 篇1
阅读提示
本课选编古代诗歌五首。前三首是唐代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雁门太守行》都是古体诗,内容跟当时边塞的生活、战斗有关,也描写了塞上风光,故又称“边塞诗”;《无题》是律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后两首是元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写的是羁旅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学习时,最好先背下来,再仔细品味;对诗中名句可作一点分析,领略其妙处。
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控 裘 衾 置 掣 摧 看
阙 阑干 惨淡 云鬓 蓬山
青鸟 踌蹰 黄金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无题 李商隐
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练习
一 背诵这五首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关于塞外雪景的描写,你有什么体会?“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关于《雁门太守行》的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有什么理由?
A孤城将破,将士们拼死守城,不负君恩。
B孤城被围,但将士们斗志昂扬,并乘夜出击。
C孤城将破,远方援兵乘夜而至。
3《无题》诗中,“春蚕”两句说的是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女方——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4《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 下面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高声诵读,反复品味,然后任选两句写下自己的体会,长短不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歌五首 篇2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5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A.观沧海 曹操
一、导入 新课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三、合作交流,讨论明确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
本文共计49530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诗歌五首
本文2024-06-05 16:00:44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