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1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4篇)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 篇1

  活动一: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第1部分,看看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把它圈出来,想想这些词让你联想到什么。(学生阅读、圈画)

  讨论交流。

  生(1):“心绪不宁”引起了我的注意,从这个词里我看出苏轼情绪不安,很想念弟弟。

  师:是的,苏轼在中秋佳节却不能和弟弟团聚,心情确实不佳,你能把他当时心绪不宁的样儿描绘一下吗?

  生:摇头。

  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推想一下,当时的苏轼会是怎样的表现?可以想想他当的动作、神态、语言。

  生(2):我觉得当时苏轼肯定是什么事也不想做,还会想发火。

  生(3):苏轼肯定背着双手,眉头紧皱,不停地叹气。

  生(4):我觉得当时苏轼肯定会在院子里不停地跑着,一圈又一圈。

  生(7):(高声)苏轼可能还会对着天喊叫?“明月呀!你可知道我的痛苦!”(学生笑)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你能读出苏轼的心绪不宁吗?生读。其它同学再来说说你对其它词语的理解?

  生(8):“手足情深”和“形影不离”写出了苏轼和弟弟的感情很深。我想正因为他们感情很好,苏轼才会特别难受。

  师:能想象一下他们怎样的形影不离?好到什么程度吗?

  生(9)他们会在一起捉迷藏,吟诗作画,一起讨论问题。

  生(10):他们可能连上厕所都一起去(生笑)

  生(11):他们还可能睡在一个被窝里。

  师:这真是形影不离呀!可自从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你能读出他们的形影不离吗?生读。

  生(12):我从“很少”“又”“七个年头”里看出他们分手后很少见面,“又”说明他们分别已不只一个七年了。

  师:这“又”是说他们分别了两个七年?十四年?

  生(10):对!

  生(11):不对!这个“又”是强调“七年”的长,不是十四年!

  师:对!这个“又”字也让我们看出了苏轼的埋怨之情,岁月的流逝之快。你们能读出时间的长吗?生读。

  案例分析:

  “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花时间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通过读,圈出佳词佳句,如“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从“很少”、“却”、“又”这些词语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苏轼的辗转徘徊,兄弟俩的亲密友爱,体会苏轼是在万般思念弟弟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特别是对“又”的理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情况下,明白“又”的强调作用。通过课堂实施,从读中感悟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很透彻。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 篇2

  导入新课:

  苏轼是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

  小组展示:

  1组展示:介绍有关苏轼的资料。

  2组展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7组展示:感情朗读全文

  3组展示: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如何?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4组展示: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哪些词能够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5、6组展示:苏轼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谈自己的体会。

  8、9组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10组展示: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11、12组展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总结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让我们一起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 篇3

  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本文共计3896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4篇)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案例分析 篇1  活动一: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

阅读排行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