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12篇)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篇1

  《范进中举》教案7

  《范进中举》说案

  葛店中学:lzy3470   联系方式:

  授课班级:初三(1)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能力目标:

  1、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及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处理:

  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一课时教完,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处理好与《孔乙己》一文的比较阅读。

  三、教学模式程序:

  (一)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型

  (二)程序:

  1、通过与《孔乙己》的比较引入对《范进中举》的学习,利用电脑课件简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吴敬梓。(5分钟)

  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比较阅读图表,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了解夸张、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具体运用所达到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运用电脑课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20分钟)

  3、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假想孔乙己中举后将会出现的情景,既训练了口头表述能力,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0分钟)

  4、利用电脑课件对全文的写作特色及中心进行归纳总结。(5分钟)

  5、布置作业,进行巩固训练。(5分钟)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学生主动手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比较法

  \'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1、以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授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主动性,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答问题的能力。

  2、练习口头改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树立联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范进  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胡屠户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范进中举》教案8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范进中举》教案


本文共计3413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12篇)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篇1  《范进中举》教案7  《范进中举》说案  葛店中学:lzy3470 联系方式:  ...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