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通用14篇)

范进中举教案 篇1

  范进中举 教案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二)能力训练点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2.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疑点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决办法

  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

  (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

  (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

  (3)胡屠户形象分析。

  (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二)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范进中举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范进形象,体会世态炎凉。

  3、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的讽刺艺术。

  4、认识科举制度的毒害,正确思考读书的目的。

  学习重点:

  分析范进形象,认识科举制度的毒害,体会讽刺艺术。

  学习难点:

  认识科举制度的毒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道出了封建社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把考科举当作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敲门砖,为了中举而神魂颠倒,范进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

  二、 出示学习目标

  三、 预习检测:

  读准下列词语:

  带挈     锭子     亲家      扒粪

  啐痰     腆着     桑梓      绾头发

  四、介绍作者及《儒林外史》

  五、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中秀才—考举人—范进发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来访

  这篇小说都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呢?主人公是谁?

  六、分析范进形象:

  1学生跳读课文,划出与范进有关的语句。

  2合作探究:你认为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热衷功名

  圆滑虚伪

  3描写范进最精采也最能体现他热衷功名的是哪一段?

  学生齐读第五段,这一段从那些方面描写了范进?

  外貌

  语言

  动作

  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范进的语言?

  范进始终说的一句话是:好了,我中了!为什么中了就好了?同桌交流

  中了—就会出人头地、有钱有势、享受荣华富贵

  不中—受侮辱、嘲笑,看不起

  文中那些地方体现出这一点?

  中举前后对比,揭示出范进热衷功名的原因。范进热衷功名到了发疯的地步,探究发疯原因,认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范进发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没有关系?人们的灵魂都被扭曲了,所以说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范进这样的读书人,也毒害了整个社会。

  七、探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1)、夸张手法

  (2)、对比手法

  八、思考:

  范进中举了,金钱地位就都有了,那么,我们读书的目的呢?

  九、小结:

  通过分析范进形象,我们体会到了科举的罪恶。读书没有错,但读书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升学,我们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正确观念,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读书人。

  《范进中举》课后反思: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


本文共计31820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通用14篇)范进中举教案 篇1  范进中举 教案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儒林外史》的介绍。 ...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