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情表》教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关于《陈情表》教案

关于《陈情表》教案(精选15篇)

关于《陈情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入手,理解他为什麽向晋武帝陈情,“乞愿终养”、“辞不赴命”。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语和习用语。

  【教学设想】

  1、本文语言富于节奏和感情色彩,应让学生熟读并疏通文字。

  2、了解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读,学生散读。

  二、有关情况介绍。

  1、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

  2(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晋武帝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

  2、李密为什麽要委婉陈情?

  2(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学习课文。

  1、点拨疑难字、词。

  鲜——少废——停止察——举荐

  除——拜授官职矜——注重、崇尚擢——提拔

  过——过分盘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2(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3、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麽?作者抓住什麽来打动晋武帝?

  2(能够为祖母尽孝,拒绝征召,又能得到晋武帝的恩准和谅解,免去疑忌和杀身之祸。作者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用“孝道”打动晋武帝,使晋武帝不得不承认他善于为自己辩护,并宽容了他。)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A、排偶句的运用,有不少是为了通过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的内容,来强化情意的表现。)

  例:“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循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将尽忠与尽孝的矛盾强化,突出进退两难的处境。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通过上下、左右、内外的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情景。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通过时间“长”与“短”的比较,巧妙地提出了一个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生”与“死”的对举,表明了一定要报大恩的决心。

  2(B.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连用,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如星火”一连六个四字句,三层排比,短语迫促,一气呵成,造成一个上责下催,透不过气来的紧急气氛。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张,将祖母刘危在旦夕的情势形容殆尽。

  积累成语: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进退狼狈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气息奄奄更相为命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关于《陈情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 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 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


本文共计7021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关于《陈情表》教案

关于《陈情表》教案(精选15篇)关于《陈情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入手,理解他为什麽向晋武帝陈情,“...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