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2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精选14篇)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篇1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传》曰:其身正,____________ ,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 。

  6、岁寒,_____________ 。

  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 。”

  8、《诗》有之:“高山仰止,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 ,衣食足而知荣辱。

  10、俗之所欲,____________ ;俗之所否,____________ 。

  1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故上下能相亲也。

  12、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虞兮虞兮奈若何!

  13、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 ,三千越甲可吞吴。

  14、___________ ,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

  15、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6、____________ ,下自成蹊。

  17、___________ ,中原一败势难回。

  18、____________ ,差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9、____________ ,必有一失;____________ ,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20、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史记 孔子世家》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思无邪。

  景行行止。

  仓廪实而知礼节,

  因而予之 因而去之。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桃李不言,

  失之毫厘,

  智者千虑 愚者千虑,

  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发愤”的意思。(人遭到不幸、沉重的打击、厄运后,振作起来,重新努力。)

  二、感受“发愤”

  1、默看课文,找出司马迁是在遭受怎样的打击下,发愤写《史记》的?(交流)

  2、出示(ppt)“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入狱受了酷刑。”

  (1)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想“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这场灾难让司马迁遭受了什么呢?理解“酷刑”。(残酷的刑罚)

  (3)司马迁遭受了怎样的残酷刑罚呢?相机补充“宫刑”的材料

  这场意外灾祸,使得司马迁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丧失了人的尊严,沦为了人不人、鬼不鬼的太监,这无疑是一种奇耻大辱。如果你是此时的司马迁,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呢?

  (4)任何处于这种情况下的男人都会想到一死了之。所以此时身受肉体与心灵双重创伤的司马迁,他——(引说)悲愤交加;所以他想——(引说)血溅墙头;所以他要——(引说)了此残生。

  三、品悟“发愤”

  1、此时此刻的司马迁,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死——彻底解脱,一了百了;生——继续承受身心煎熬。但司马迁在经受撕心裂肺的煎熬下,理智战胜情感,他想:(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这源于司马迁内心深处的人生价值观,在《史记》中司马迁说过(ppt)“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观,他想(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在生死抉择面前,司马迁选择了有价值的生,是什么让司马迁有着这种坚定的信念继续活下去,是什么样的力量源泉在支撑他,让他坚强起来,振作起来?

  (1)自读第一段,找出相关句子说说。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rdq


本文共计6110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精选14篇)《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篇1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