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精选17篇)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篇1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传》曰:其身正,____________ ,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 。
6、岁寒,_____________ 。
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 。”
8、《诗》有之:“高山仰止,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 ,衣食足而知荣辱。
10、俗之所欲,____________ ;俗之所否,____________ 。
1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故上下能相亲也。
12、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虞兮虞兮奈若何!
13、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 ,三千越甲可吞吴。
14、___________ ,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
15、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6、____________ ,下自成蹊。
17、___________ ,中原一败势难回。
18、____________ ,差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9、____________ ,必有一失;____________ ,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20、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史记 孔子世家》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思无邪。
景行行止。
仓廪实而知礼节,
因而予之 因而去之。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桃李不言,
失之毫厘,
智者千虑 愚者千虑,
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 神。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迁的发愤在于从小立志、在于牢记嘱托。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司马迁,来探究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二)学习新课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a 哪些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我们从中感受到什么:牢记 每天
研读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司马迁认真地读了很多历史资料,对编写史书的事情很重视
2、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小结:这就是发愤写史记。
三、品读课文 感受发愤
就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自由朗读3自然段,想想司马迁遭遇了什么灾难?
1、“飞来横祸”是什么意思?这场飞来横祸在这里指什么?
补充:当时李陵出兵攻打匈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朝朝廷,汉武帝非常生气,当时,司马迁想到李陵的一惯为人,便仗义执言,称李陵投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汉武帝大怒,把司马迁打入死牢。
过渡:谈到这些你还有什么体会?再齐读这两句话。
过渡:正因如此,司马迁在生与死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2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把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a读出了什么?(我揣摩司马迁的“了此残生”与什么有关系?谁能把了解的情况说一下?
酷刑 宫刑 这种残忍的刑罚对人的身体是极大的摧残,更是对司马迁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他要了此残生。但是他想到《史记》,打消这个念头。
过渡:司马迁还想到什么,让他打消轻重的念头,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解读狱中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吧!
a司马迁悲愤交加,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他想“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这就是发愤)
b(司马迁悲愤交加,又一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仿佛看到了泪
本文共计6037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本文2024-06-05 16:35:19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