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作业交流记
《识字1》作业交流记(精选13篇)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1
《识字1》作业交流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小学 谈海珍 特级教师
《识字1》教完了,学生感受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如何让学生把心中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呢?我布置了四道回家作业供学生选择:画一幅春天的画;找一找歌唱春天的歌;背一背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儿歌;“以春天来了”开头写几句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可以选做一题,也可以选做两题三题,全部能完成的当然最好。
第二天早上,我一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就七嘴八舌地喊开了:“老师,来看看我的画。”“老师,我背古诗给你听。”……许多孩子把画高高地举起来,有的孩子扬着本子,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我能第一个看他的作业。我拍手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说:“今天的早自修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的作业,看谁完成得好,完成得多。”
找歌曲的同学先站起来,他们唱起了《小雨沙沙》:“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哦,原来这是他们刚学会的一首新歌。
“画画的请站起来。”哇,差不多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画儿五颜六色的,望下去灿烂一片,有铅笔画的、有蜡笔画的、有水彩笔画的,虽然画面不是很美,但看得出都很认真,有几位还在旁边写上了《咏柳》或《春晓》。古诗配画,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孩子们真聪明。我让孩子们把画贴在黑板上,评出了这次的“小画家”。
孩子们的古诗积累还不多,大多数同学都背诵了《咏柳》和《春晓》,少数几个同学背诵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
最后是写话的同学了,这可是他们的第一篇日记,因此看得出他们个个都很认真。他们大声地朗诵着他们的“处女作”:“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柳树发芽了,小鸟在树上唱歌。许多花都开了,梨花像雪一样白,桃花和杏花粉红粉红的,真美呀!”(朱成荫)“春天来了,下起了春雨,滋润着大地,小草从土壤里钻出来,柳树发芽了,许多花都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春天真美呀!”(朱梦兰)“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北方飞回到南方。柳树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布谷鸟在树上叫着:‘布谷,布谷’。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姚雅晨)……看看我们这些孩子,他们的话不但语句通顺,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写,而且有的小朋友还用上了“滋润”“土壤”等还没有学过的词语,运用了“小鸟唱歌”这样的拟人手法,实在令人高兴。
我们用歌用画用诗来表现春天,来赞美春天,我们的教室里春意浓浓。
一节早自修课很快就过去了,我觉得这样的作业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很多孩子都选择做了两样以上的作业,好几个学生完成了四样作业。我想:我这样的作业设计,一富有新意,不再是机械的抄抄写写,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二富有趣味,画画、唱歌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三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喜欢画画的可以画画,喜欢唱歌的可以唱歌;完成一样是完成,完成几样就更好。这样差一点的学生没有负担,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智慧,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春天的对话《识字1》课后感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第二实验小学 陈吉维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虽然对寒假的美好时光很留恋,但他们坐在教室里听讲还算专心,我很欣慰。我安排的是《识字1》的第一课时,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们肯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好理解,这该怎么办呢?我还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再研究教材,课文中有插图,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孩子们按顺序观察图上画了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当然和课文内容有关了。我想编者在课文中插图的目的也就是想让孩子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吧!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先让孩子们熟读课文,边看图边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具体步骤是这样:
1、先引导孩子们看图,用“春天来了”作为开头,把看到的告诉大家。我给孩子们举了一个例子:春天来了,大地上的动物和植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2、我装做很神秘地告诉他们:“其实老师刚才说的这句话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表示,快找找看,看谁速度最快?”孩子们很快找出来了是“万物复苏”。
3、我再引导孩子们看图说话,然后在课文中找词语。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柳绿花红”、“冰雪融化”和“莺歌燕舞”。
4、“泉水丁冬”孩子们不太好理解,我告诉他们“:丁冬是形容泉水流淌的声音的。”
5、孩子看图说:“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我问他们“百花齐放”是不是说春天就 一百朵花开放啊? 聪明的孩子马上说不是,我告诉他们这里的“百花“指的是很多的花。“百鸟争鸣”孩子们不看图都知道是很多的鸟儿在争着鸣叫。
6、理解课文意思后,再有感情地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反思】
看图理解课文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但是课堂纪律不好组织,一会儿看图,一会儿找词语,如果能把这个环节设计成一个游戏孩子们肯定会更感兴趣。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2
《识字1》是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多彩的春天”的第一课,它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全文共八个词语,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所以,教学时我注意到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观察、朗读、想象体会、感悟。要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词语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组关于“春天”词语的记忆板块,所以识字和词语积累是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责任制,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出课堂,感受春天
七岁孩子感性认识是强于理性认识的。因此,教学时首先引导孩子观察春天。(因开学时春天特征尚未明显,调整教材内容,将本组教材的教学进度适当向后推移)校园里,小草已露出地面,柳树发芽,春意盎然,这不就是一个活的课堂吗?因此,我把课堂搬到校园里,让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
本文共计30144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识字1》作业交流记
本文2024-06-05 16:41:24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