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精选12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 篇1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三.分析第一段:

  1.补充注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

  (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

  四.作业:翻译并背诵第一段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 篇2

  《谏太宗十思疏》补充资料: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朝云行雨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

  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十八岁时就单枪匹马突入敌人阵营之中,救出身陷重围的父亲;二十岁时便有王者之风,能折节下士,疏财广招天下豪杰;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


本文共计3589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精选12篇)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谏太宗十思疏》 篇1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