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精选13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写作背景,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实词注释。
2、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要点。
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及主要内容。
态度与情感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重点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难点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手段方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讳疾忌医”
“讳”: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嫉妒,猜测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译
课文
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归纳小结:
扁鹊:医术高明,为人机警。
桓侯:固执、傲慢、自以为是。
思考讨论:
1、从文中找出描写扁鹊和蔡桓公的相关语句。
2、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形象,为理解本文寓意作铺垫。
小结
归纳寓意:
对待疾病或对待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要防微杜渐,而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思考讨论:
桓侯的死,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从这个故事中你中受到什么启发?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拓展迁移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示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增强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2
扁鹊见蔡桓公
天山二中:赵佟青
[教学目标 ]:
1.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2. 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 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
二. 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间 疾 益 故 索 还 火齐 汤熨
三. 朗读课文:
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 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
五. 解决“突破口”: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
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
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
六. 延伸“突破口”: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 小结:
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对于指导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
八. 布置作业 :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天山二中:赵佟青)
作者邮箱: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 还(同“旋”)走 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
本文共计35690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本文2024-06-05 16:54:12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