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2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精选15篇)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篇1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是韩国贵族,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著书十余万言。秦王嬴政看见他的著述想用他,便攻打韩国。韩国派韩非出使。韩非到秦国后,遭李斯、姚贾谗毁,服毒死于狱中。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他的文章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文风峻刻峭拔。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的代表作品有《说难》《孤愤》《五蠹》《显学》《六反》《八说》《八奸》《亡征》等篇。本篇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韩非用《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图难于其易”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篇2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一、教学目标  

  1、文言词汇积累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3.欣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4.明白故事的寓意,落实其德育目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①买椟还珠②守株待兔③自相矛盾④滥竽充数⑤郑人买履⑥狐假虎威  

  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处〗《韩非子·五蠹》  

  ③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  

  ④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⑤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出处〗《战国策·楚策一》  

  这些生动、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是谁创作的呢?他就是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的、并被称为中国人的智慧大师的——韩非子。  

  二、介绍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韩非子特别喜欢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秦国臣相李斯和韩非子是同学,李斯自以为不如非。据说秦始皇看到韩非子的《五蠹》、《孤愤》,慨叹“若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今天,让我们怀着对韩非的深深敬意,学习他的别一篇历史寓言故事《扁鹊见蔡桓公》,看看这位智慧的大师又向我们讲述什么样的生动故事,阐明什么样的深刻道理。

  三、导学课文  

  1.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字词疏通。  

  见:  治:  肌肤:  悦:  我发现:可以用组词法来解释  

  走:  是以:      我发现:可以用迁移法来解释  

  还:汤:齐:      我发现:可还原本字来解释  

  君:复:使:      我发现;可以用同义词来解释  

  益:居:深:故:及:属:索:遂:我发现:结合语境来解释  

  3.重点语句翻译与复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课文内容理解  

  ①课文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扁鹊、蔡桓公。一共写了扁鹊四次拜见蔡桓公,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关键词:居十日 桓公的病发展变化的关键词: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因此,我们得出桓公的病是每况愈下,渐入膏肓。  

  ②治病和反治病的过程,塑造了桓公这样一个固执、骄横自信、残暴的君主形象;塑造出扁鹊这样一个医术高明热心、及时行医,机智避祸的形象。  

  5.文章的寓意  

  ①韩非子只是在说“病”吗?他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②桓公得的病是绝症吗?桓公必须死吗?      不是,小病变成大病: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是,性格上注定了桓公必死无疑: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  

  ③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安排决定了文章的主旨指向。  

  四、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相应练习。  

  第二课时  

  形式:微型讲座  

  《扁鹊见蔡桓公》艺术特色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是中学语文学习古文的第一篇。人们读来总是兴味盎然,百读不厌,越嚼越有味,历久不衰。这篇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其魅力不仅在于故事精彩动听,寓意深刻;而且在于其艺术手法十分精彩。现就其故事、悬念与意蕴等三方面作些简析,以供鉴赏。  

  故事——尺幅兴波,娓娓动听  

  《扁鹊见蔡桓公》全文不满200字,但却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头有尾,有人物有情节,而且人物形象鲜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起伏跌宕,曲折含蓄,意蕴隽永。作者在描述人物时不仅写了人物的语言、行动,而且还写了人物的神情、内心活动。比如,蔡桓公的“不悦”等等,使得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叙述故事则有始有终,情节完整有序:开端——扁鹊断病,桓公拒医;发展——再三忠告,桓公不悦;高潮——最后警告,病入膏肓;结局——扁鹊逃秦,桓公病亡。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层层铺垫,步步发展;先蓄势,后突转——扁鹊前三次见桓公为“铺垫


本文共计47014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精选15篇)《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篇1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