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练习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4

《孔乙己》练习

《孔乙己》练习(通用13篇)

《孔乙己》练习 篇1

  《孔乙己》练习

  一、(200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4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2.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描写,各句的作用是:

  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清白脸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二、(2002年深圳市中考)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3题。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上段文字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众人”中的“哄笑”,有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全文,就其中一方面简答)

  参考答案:

  一、1.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表明孔乙已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短衣帮”相同,但他又摆读书人的臭架子,看不起劳动人民。他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

  2.肖像

  ①他有劳动能力,具备谋生的身体条件

  ②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

  ③他因偷窃经常挨打

  ④他年岁已老,接近风烛残年,精神萎(委)靡颓唐

  3.显示自己是读书人,与众不同,卖弄斯文。迂腐、虚荣,自欺欺人。

  4.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二、1. 由“不屑置辩”到“颓唐不安”或:由清高到痛苦沮丧。(意思相近即可)

  2.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使人民麻木不仁。或: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

  3.答题思路:联系孔乙己的性格、品行、学业及生活的社会背景,就其中某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孔乙己》练习 篇2

  在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抛除了脑海中所有的成见,与文章“坦诚相见”,一读仿佛见其人,二读仿佛有所感,三读仿佛有所悟,但只是“仿佛”而已,面对经典,有时我会窒闷无语,大约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吧。后来一则材料进入了我的视野,据孙伏园说,他曾聆听过鲁迅自己讲述他创作《孔乙己》的动机,“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读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语,似醍醐灌顶。

  可是于教学而言,“意会”仅仅是第一步,我还必须要“言传”,教师永远做不了孤胆英雄,因为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指导着学生去夺取全面的胜利。如何“言传”呢?我想第一步还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引导他们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孔乙己苦在哪儿?社会怎么薄凉的?于是授课过程中以情境再现为目的有了大量的演读、模拟,这个过程中注重了课文的朗读与语言的品味,并顺势对语言文字背后的“语言”进行了必要挖掘。为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设计的适当位置设置了几个“触发点”,一是导入,暗示科举制度,二是认识咸亨酒店的酒客的等级,三是体会丁举人与孔乙己同是读圣贤书同样形成了扭曲人格,四是让学生思考作者呐喊什么。就课堂效果而言,在品语言、现情节的过程中,学生由“笑”转为“不笑”,现场由“快活的空气”转为“肃穆的气氛”。

  但这样的教学设计天然的特点就是把“我的理解教给学生”,这样做显然会让许多人再次陷入迷茫:这没让学生自主,这没让学生合作,这没让学生探究,甚至这也没有传授什么方法,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是啊,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也想问问听课的学生,但我没有机会,45分钟的`相遇仅仅是一次偶然,对学生而言,我的确是个过客。

  关于教学设计过紧与过松的问题还在困惑着我:过紧就会限制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有控制的痕迹;过松就会导致自由散漫、左右出击的被动局面,并由此导致学习的低效和思维的浮浅。到底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平衡?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尊鲁迅塑像,那是我到上海讲《阿长与》之后鲁迅纪念馆的馈赠,此刻,先生正注视着我,我不知道我讲的课是否道出了先生的心声,最后只能感慨一句:道不尽的《孔乙己》啊!

《孔乙己》练习 篇3

  一、(2004年天津市)阅读《孔乙己》片断,回答1——3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本文共计4358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孔乙己》练习

《孔乙己》练习(通用13篇)《孔乙己》练习 篇1  《孔乙己》练习  一、(200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4题。...
点击下载文档
标签: # 孔乙己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