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2、态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道德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重点】
了解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模式名称】
读、悟、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导入课题。 口述导言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重点。 听 观看画面。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出生字生词。 欣赏画面。 读 自由朗读。 要求:模仿录音、语气、 语调。 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悟 把握中心。 要求:准确理解文章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 纯粹的金钱关系 ”。 讨论回答。 并质疑 组织学生讨论质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赏 欣赏本文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用意。 充分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 找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结语。 先聆听学生谈,然后教师结语。 谈谈自己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于 勒: 穷 富
“我” 钱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 贪婪、虚伪
赶他、盼他、 见他、躲他
【教学反思】
通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赏析能力得到了锻炼,但个别学生对主体的挖掘尚在提高有待以后经常训练。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了解小说体裁的特点,从故事情节入手,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小说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的赏析能力。
3.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和主题的。
4.引导学生能从小说本身的内容出发,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梳理故事情节,品评小说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
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激发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认识到亲情和爱心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远胜于金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的。
2.从梳理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情节和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小说的主题的。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对语言的品析,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3.在课文品读过程中,教师用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品味、分析,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意思是说贫穷时,即使居住在热闹的都市也没有人来过问;富贵时,哪怕是住在深山里也有远房亲戚找上门来。这两句话反映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完全决定于钱财的多和少,人与人之间只存在金钱关系的不正常现象,表现了一种金钱至上的炎凉世态。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就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象。
展示课件并展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俗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对待金钱与亲情之间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1.分角色朗读:“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2.复习小说的相关知识,根据文章内容,了解本文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
3.复述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来复述)。
【设计意图】
1.通过分角色朗读和问题引导,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小说的人物关系、主要人物,梳理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通过对小说相关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的要素进行品读。
(三)分析人物,品析写法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分析。
1.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这篇小说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是谁?请自行圈画文中的语句,并进行品析,说说这个人物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要求学生用“我认为文中 写得最成功。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来表达。)
2.进行组内研读讨论,作者为了突出所塑造的某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效果好在哪里?
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描写,对比手法。(要求学生用“作者在塑造 的时候,用了 的写法,表现了他(她) 的特点(或形象)”的`句式来表达。)
3.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比如环境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味,说说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
1.通过品读语句,分析文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
2.通过分析写作手法,欣赏莫泊桑作为短篇小说家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的精彩之处。
3.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文共计1432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的语文教学设计
本文2024-06-05 17:11:49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