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通用12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 篇1

  教案预览:

  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

  设计者:宋丽红  射洪县沱牌实验学校

  执教者:宋丽红  射洪县沱牌实验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

  的教学策略。对于小说,应该能运用简洁的语言理清其脉络,品析人物的言行,窥探

  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提炼小说的主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还应

  该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

  遵循课标中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着重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手

  段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

  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        教材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本

  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于勒的故事,着重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引发我们对社会人

  际关系的思考。

  二、 教学目标 设计:

  (一)    知识储备点:

  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

  (二)    能力培养点:

  1、通过人物的个人简历来梳理故事情节:

  2、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    情感体验点:

  1、体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2、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也具备了分析和判

  断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 篇2

  一、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二、课型:自读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 1 、理清故事情节; 

  2 、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五、教学重点:理解人物性格。 

  六、教学难点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七、教学方法:导读法       讨论法 

  八、教学用具:录音机      投影仪 

  九、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 160 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故事,咱们先一块来把课前的生字词读读记记,好吧? 

  (二)、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1 、出示幻灯片,展示生字词。 

  拮据      栈桥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      

  2 、找出一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纠错。 

  3 、教师总结正确读音,学生齐读,边读边用手指在课桌上写。 

  (三)、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人莫泊桑,其成名作《羊脂球》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莫


本文共计4808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通用12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点评 篇1  教案预览:   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  设计者...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