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文评点
《伤仲永》课文评点(通用14篇)
《伤仲永》课文评点 篇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一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写仲永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二是写其父贪利而“不使学”的错误做法。“不使学”,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预示了他“泯然众人”的结局。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第二段:写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与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形成鲜明对比。以上两段为叙事部分,详述方仲永的事例。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第三段:就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本段为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作者的观点。 “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其非凡天资,暗点下文其父“不使学”的一个原因。铺陈其非凡天资,处处令人称奇。“邑人……乞之”“父利其然”“不使学”乃因果相承。“不使学”三字为全文关键,为仲永的变化伏笔。“余闻”一句承前启后。“之”,代上述情况。本段叙事,仅用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言,极简略而又层次分明。“泯然众人矣”一句点明结局,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发人深省。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之重要。
《伤仲永》课文评点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人新课。
(也可让学生讲述)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昕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扳(pan)、环渴(ye)、称(chen)、泯(mTn)。
(2)疏通文意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
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4)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a.未尝识书具(曾经)
b.即书诗四句(写)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
d其文理皆:(……;…)
f稍稍宾客其父(……当作宾客)
g.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h.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i.贤于材人远矣(比)
j.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2、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
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气。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三、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语言简洁生动。
3、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
《伤仲永》课文评点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⑵ 了解“之”“于”的用法,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⑵ 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简洁、洗炼、精当的语言。
⑷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本文共计3916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伤仲永》课文评点
本文2024-06-05 17:13:18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