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外语段阅读题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伤仲永》课外语段阅读题(通用15篇)

《伤仲永》课外语段阅读题 篇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1.对下列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⑴或说处杀虎斩蛟   ⑵具以情告a.⑴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⑵(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是祸害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陆云)。b.⑴有人说周处已经去杀虎斩蛟。⑵周处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陆云)。c.⑴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了。⑵周处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陆云)。d.⑴有人说周处已经去杀虎斩蛟了。⑵(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是祸害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陆云)。2.结合句意判断下列句子中“谓”“并”两字的意思。⑴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⑵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⑶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⑷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两个“谓”字意思    同,两个“并”字意思    同。3.促使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请用自己的话分析)5.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参考答案:⒈a  ⒉相 不 ⒊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⒋三个方面。⑴讲述“闻道”的重要意义,“古人贵朝闻夕死”。 ⑵对周处进行鼓励,“君前途尚可”。 ⑶指出周处一定能达到目的,“何忧令名不彰”。  ⒌略 下一页还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字词。(1)邑人:(2)利其然:(3)扳:(4)环谒: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1)称(    )_________(2)泯然(    )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_。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同乡的人(2)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3)同“攀”,牵、拉(4)四处拜访2.(1)chèn相当(2)mǐn消失的样子3.d4.d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8.不使学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伤仲永》课外语段阅读题 篇2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①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段作者的思想

  观点?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

  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

  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

  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

  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


本文共计3857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伤仲永》课外语段阅读题

《伤仲永》课外语段阅读题(通用15篇)《伤仲永》课外语段阅读题 篇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