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伤仲永》学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1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精选16篇)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 篇1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难点:

  (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相关链接: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 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 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 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伤仲永》是 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预习检测。

  1.填空。

  (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其字介甫,晚号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家、思想家。

  (2)本文是一篇         ,它是      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                      。

  2.注音。

  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

  3.点名朗读,师生评议。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 补充。

  三.合作探究。

  翻译下面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余闻之也久。

  (6)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课堂测试与作业。

  1.背 诵课文。

  2.完成课文书上“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贤于材人远矣

  2.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奇:        ②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利:

  3.重点词语

  (1)世隶耕。隶:            (2)未尝识书具。尝:   

  (3)并自为其名。为:       (4)指物作诗立就。就:   

  (5)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6)或以钱币求之。或: 

  (7)环谒于邑人。环谒: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9)泯然众人矣。泯然:     (10)受之于天。受: 

  (11)贤于材人远矣。贤:    (12)得为众人而已耶。得:

  4.对文中的“之”“于”“其”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本文共计53324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精选16篇)第23课 《伤仲永》学案 篇1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