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1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预案、教学案)
章节(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伤仲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多次阅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3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1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课时要点:初读课文,读清句字;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境 激 趣
(一)课文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的《伤仲永》。(板书课题)
(二)出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学过他的诗,谁能背诵一首)
(三)文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
二、自 学 指 导
a初读课文
(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
1、 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 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
(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隶 ( ) 扳( ) 谒 ( ) 泯 ( ) 称 ( ) 卒( )
b再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 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八分钟后分小组比赛试译课文。
提示:1、人名、地名、年号等专用名词,不用翻译。
2、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译文通顺准确。
(难理解的字词、句子可请教小组的其他同学,小组解决不了,可以记下来全班讨论)
c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 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回答
三探究交流:
(一)初读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交流后明确:
隶(lì)扳(pān)谒(yè)
泯(mǐn)称(chèn)卒(zú)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下面答案以备交流后参考)
①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二) 再读交流:
1学生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
2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
3解难释疑,重点翻译文章第三段
交流后明确: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三)三读文交流: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
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
(四)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附板书:
伤仲永王安石
神童(指物作诗立就
本文共计5615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
本文2024-06-05 17:13:57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