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表格教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伤仲永》表格教案

《伤仲永》表格教案(通用17篇)

《伤仲永》表格教案 篇1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一单元

  题目

  5、伤仲永

  主备人

  xiaoya123

  课时

  两课时

  时间

  1、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法

  课前预习、补充资料、研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作者作品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


本文共计5923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伤仲永》表格教案

《伤仲永》表格教案(通用17篇)《伤仲永》表格教案 篇1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一单元  题目  5、...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上一篇:伤 仲 永下一篇:识字 1 比一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