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有关资料:关于本文的引诗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关于本文的引诗(精选17篇)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关于本文的引诗 篇1
本文所引的诗,刊载在《少年中国》第一卷第二期上,题目是《过印度洋》,作者是诗人周无,是他乘船去法国途经印度洋时写的。全诗如下: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哪里是非洲,哪里是欧洲?
我美丽亲爱的故乡却在脑后!
怕回头,怕回头,
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
飕飕,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关于本文的引诗 篇2
课型 教读课
课时 三课时
教学分析
分析教材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教本文,不必划分段落,可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分析各个片断间的联系和照应,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课内安排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教学策略
教具学具
一、课前预习:
(一)查字典,注音:芸(yún) 榆(yú) 痣(zhì) 褪(tuì) 卜(bǔ) 磕(kē)
(二)熟读全文。
(三)思考题:①作者选择了哪几个生活片断写《我的老师》?②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作者对蔡老师怀有怎样的感情?找出表达作者深厚感情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默读、勾画:看看共写了几件事,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对详写的事件要画出起因、过程和结果;思考几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讨论、点拨:作者第一句话就扣题“我的老师”,那为什么不用蔡芸芝先生作主语呢?(为了突出“难忘”)(板书“难忘”)围绕“难忘”写的几件事能不能用小标题或简短的话概括出来?(1.假愠 2.教舞 3.观蜂 4.教读诗 5.看写字 6.排解小纠纷 7.梦中寻师)能不能将七件事归类,哪几件事是记叙的重点?(1—4、6写师爱生,5、7写生爱师,其中有互爱,6、7是重点)这里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四)朗读全文,再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五)布置作业 :列作文提纲,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
(二)细读分析,理清情感线索,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哪些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本文以“难忘”为重点,以师生的感情——“爱”为线索贯串始终,记叙了七件事,五略两详,依靠那些质朴而饱含真情的语言,表达了蔡老师对学生、对“我”的热爱和“我”、“我们”对蔡老师的依恋、敬佩、思念之情。
(五)作业 :读课文,写作文。(要求:着重写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并以此为中心选择材料;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设计二
一 简介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理清课文脉络:
读前提示: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②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
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七个生活片段,前五个片断是略写,后两个片断是详写。这些生活片断从第三自然段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课文除了开头两个自然段总写蔡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外,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课文表达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
本文共计4323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关于本文的引诗
本文2024-06-05 17:23:52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