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 遥 游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逍 遥 游

逍 遥 游(精选16篇)

逍 遥 游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 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解题:"逍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 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预习检测

  1.注音

  鲲(    )           抟(   )         坳(    )            蜩(   )  

  决(    )起而飞     抢(    )      小知(    )      斥鴳(    )    

  数数(     )然      泠(    )然、

  2.通假字

  (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

  (3)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____    (4)而征一国者____________

  (5)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________  (6)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           

  (2)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           

  (3)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           

  (4)蟪蛄不知春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博闻强志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本文共计96444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逍 遥 游

逍 遥 游(精选16篇)逍 遥 游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上一篇:哀 江 南下一篇:虎 丘 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