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 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古诗“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构思和反衬的手法。

  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题能力。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以《蜀相》《书愤》两首诗歌为文本,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含英咀华

  二.新课导入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他用嘶哑的歌喉和着血泪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和诗中圣哲。

  他是我国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情痴,也是南宋小王朝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曾经空有补天之志,却长恨报国无门。

  三.走近杜甫、陆游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堂——漂泊夔州——客死湘江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终示儿

  四.披文入情,探讨文本

  ●整体感知 【诵读】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情感。

  ●【文本探究】1.一个标题——《蜀相》;         2.两个“诗眼”——“寻”“愤”;3.三个人物——杜甫、陆游与诸葛亮五.问题延伸从杜甫、陆游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内涵: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来源于读书人对社会、民族、国家前途深切的关怀。(悲天悯人、惩恶扬善、揭露黑暗、反对征伐、歌颂治平……)●     途径:出官入仕成了士子自我实现的惟一通道。(孔子周游列国、科举、终南捷径、干谒诗)●理想破灭的表现①“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殉道死节:(怀石投江的屈原、被诛灭十族的方孝儒、为文化守节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一轮圆月照天心”的李叔同)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逍遥放旷:(不愿“留骨而贵”“将曳尾于涂”的庄子;“拟把疏狂图一醉,赢得青楼薄幸”柳永;“穷途之哭”的阮籍)③“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坚韧自持。总结:一个民族没有天才是可悲的,有了天才而不加崇敬的民族是可怜的奴隶之邦。(此为该课案设计的中心问题。选修与必修是否应该有区别?如何区别?)六.课堂检测(通过示例,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答题能力和技巧)怎样理解《蜀相》颔联中“ 自”、“ 空”二字的意蕴?并尝试比较《蜀相》和《书愤》中的“空”字的运用。(参考答案:两字同义,有“徒然,白白的”之意。碧草萋萋,无人欣赏;黄鹂婉啼,无人倾听。乐景写哀情,反衬了寂寞、凄凉之情。这类题目的答题步骤:①解释字义。②解释句子。③明确表现手法。④分析表达效果。)七.课后作业(巩固)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比较鉴赏,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品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天下文章出四川。青莲诗,相如赋,东坡词,此三者独步天下。蜀道虽难,但蜀地的雄山奇水却是孕育无数文化名人的灵秀沃土。武侯祠,杜甫草堂则在不断变换的时光里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仙和诗圣为我们留下的著名诗篇——《蜀道难》和《蜀相》。这两首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比较诗歌,侧重异中求同,品味诗歌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比较鉴赏,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二、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不同体裁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

  1、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蜀道难》与《蜀相》有何不同之处

  2、学生分组合作探讨,小组交流:《蜀道难》与《蜀相》的不同之处

  3、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师点拨总结

  三、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生朗读诗歌

  (指名读,齐读)

  《蜀道难》与《蜀相》有何相同之处

  (温馨提示:借助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PPT出示《蜀道难》与《蜀相》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知人论世

  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个人)

  2、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家国)

  3、家国情怀滋养华夏魂:

  范仲淹在岳阳楼里表心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辛弃疾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林则徐虎门销烟,长中国志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毛主席在橘子洲头,指


本文共计4593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精选13篇)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 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上一篇:书愤教案下一篇:《书愤》教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