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4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通用2篇)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篇1

  在研究性学习中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彭俊海

  主题词:研究性学习    探究能力  培养   尝试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情感,并以研究为依托,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或自己关注的问题中、从学科学习中、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发现并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拟写标题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在老师的及时评价与鼓励中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是研究或探究,其重点在于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情感,并以研究为依托,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做好选题指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做好选题指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第一步。

  1.引导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或自己关注的问题入手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就是学生身边发生或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从解决自已身边发生的或自己关注的问题入手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失为良策之一。比如,我校高2005级3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岳池县城及周边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就是该课题的成员从从自己关心的问题中确定的研究课题。由于他们研究的是自己身边的现象,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鼓励,因而研究起来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其研究成果后来参加四川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省二等奖。

  2.引导学生从学科学习中发掘研究性学习课题

  从学科学习中发掘研究性学习课题具有广阔前景。一方面,每个学科既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又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能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在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开展诸如“冰雹形成原因研究”,“有毒气体实验装置的改进研究”、“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3.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发现研究性学习课题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比如我校高2006级7班游枭同学,他非常喜欢计算机科学,经常上网查阅资料或下载软件。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常常因为晚上上网太久而影响第二天学习,有时因为下载某个软件而耽搁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他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软件来提醒自己上网时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关机来解决这一矛盾。他把这个想法和他的计算机老师谈了之后,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最后设计出了《多功能日历》软件。这件作品后来参加四川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省三等奖。

  二、注重过程指导,教给探究方法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仅为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条件。要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必须给予方法指导。

  1.拟写标题的指导

  学生确定选题方向后,如果拟题不当,就会给学生的研究活动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影响研究活动的开展。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拟定研究课题,有助于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比如前面提到的《岳池县城及周边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学生开始拟的题目是《城市及周边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只看这个题目,就知道学生没法研究。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研究范围太大, “城市的污染状况”,全世界那么多城市,你能调查得过来吗?即使可以抽样调查,但这么多的城市你选哪些作为调查样本?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学生没办法解决,因而不利于展开研究,这样的拟题就是失败的。

  如何指导拟题呢?一是要让学生明白课题研究范围要恰当。对学生而言,研究的问题应该小一些。比如《南前公路岳池段货车超载情况调查》这一课题就比《我县货车超载情况调查》好。因为前者范围恰当,调查起来比较容易,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大;后者与前者相比,研究范围太大,需要调查的内容很多,一个课题组要完成这么大的调查量,就学生而言是不容易的。况且,研究范围太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就多,容易让研究者丧失信心导致半途而废,这是有违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的。二是让学生明白研究对象要具体。在所拟题目中,一定要准确地表明具体的研究对象。比如把课题拟成《我县超载情况调查》就不好,虽然研究对象是超载,但不够具体。别人可能会问:是机动车辆超载还是非机动车辆超载?如果是机动车辆的,是货车或是客车?这些问题不界定清楚,就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完善,缺乏可信度,或者超出研究计划,影响研究进度,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三是让学生明白在课题标题中应尽可能表明研究方法。课题的标题,应准确地告诉别人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干什么,即告诉别人你用哪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你的研究工作。比如《南前公路岳池段货车超载情况调查》就非常清楚地告诉别人我主要用调查法来完成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的指导

  研究方法的指导是教会学生研究,形成研究能力并贯穿研究性学习活动整个过程的重要工作。这一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研究过程涉及的诸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等文档资料的撰写指导和展开研


本文共计812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通用2篇)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篇1  在研究性学习中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