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4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篇2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

  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3、预期效果

  那么理解词意、感悟意境对于大家来说就不成问题了。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任务呈现

  (师先配乐朗诵)师:这首词听起来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且试着读懂它。同桌可以互帮共享。

  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2、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3、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1、指名读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全班齐读。

  2、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任务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任务呈现:刚才我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学习诗词,光读懂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首词读美了、读活了、读出味道来。怎么读就有味道了?细细地读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静静地想其中的含义,边读边想,你就会走进诗词中,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感受,就会品出味道来。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自主学习

  细细地读,静静地想

  展示交流:

  板书三个画面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


本文共计4871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精选17篇)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