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导学案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石壕吏》导学案

《石壕吏》导学案(精选16篇)

《石壕吏》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问: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这是现代战争带给老百姓的伤害,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石壕吏》,去感受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

  二、了解《石壕吏》的背景。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力争读出诗歌的感情

  2、  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3: 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4、  解了故事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

  四、研读课文,明确主题

  1、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文围绕那两个字展开的?捉人

  2、捉人情景的概括描写的句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3、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

  分析老妇的三次痛苦申诉,想象并虚拟差吏的怒呼。

  第一次申诉:“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表明老妇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她家已为那场战争作出巨大牺牲,论理论情都不应再到她家捉人了。老妇沉痛地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进一步的苦啼申诉。

  (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吗?会怎样怒呼?)

  第二次申诉:“室中更无人,惟有辘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表明老妇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未去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家庭情况倍极凄惨。老妇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怜悯之情,网开一面。但是凶狠差吏仍然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妇说出下面的话

  (得到官吏的可怜、同情吗?会怎样怒呼?)

  第三次请求:表现出老妇为了避免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明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炼。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五、为什么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官吏的横暴,

  六、小结

  师:托尔斯泰“战争请孩子和女人走开”这里年老体衰的老妇人都抓去服役了,这足见战争的残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呢?生:告诉人们要反对战争,爱好和平。

  师:对。(动情地)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七、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试背诗歌,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附:板书设计

  石壕吏

  吏:  捉  怒  呼  逼

  妇:  出  啼  苦  走

《石壕吏》导学案 篇2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会欣赏通过写景、写物抒情的诗词。

  3.五篇作品各自的体裁。

  (二)能力目标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背诵五首古代诗词。

  (三)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二、学法引导

  朗读背诵联系写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强积累,用配诗作画的方法体会意境,佐以点拨、讨论、改写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2.五首诗各自的体裁。

  教师讲解并加以举例、比较。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 ②随堂练习

  2.有关配诗、配词的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于课内熟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课外读“三吏”、“三别”,教师作适当指导。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

  l.阅读提示,教师讲解此诗背景: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为了补充兵力


本文共计5501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石壕吏》导学案

《石壕吏》导学案(精选16篇)《石壕吏》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