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人教八上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石壕吏》人教八上

《石壕吏》人教八上(精选14篇)

《石壕吏》人教八上 篇1

  张笑天《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诗歌精练传神的语言和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年轻时曾发出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是命运多舛,屡屡失意;他,人到中年却因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乱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在晚年悲守穷庐、贫困潦倒,却仍然心忧天下,最后孤苦伶仃地客死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上。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新局面。他的诗因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他本人更被后人誉为“诗圣”。请问,同学们,我说的是哪一位诗人?由此引出“安史之乱”,引出“三吏三别”(出示幻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吏三别”中最著名的一首——《石壕吏》(投影课题、作者)。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2、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读,准备做点评。

  指名学生点评,然后询问学生朗读诗歌要注意什么?

  3、明确古诗朗读的方法(出示投影):

  ①读准字音,读得顺畅——第一步

  ②把握节奏、停顿与重音——第二步

  老翁逾墙走听妇前致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③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第三步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共同了解一下有关的背景资料(出示投影)

  4、指名再读一遍课文,看有没有读出感情来。

  5、让我们听一遍录音,进一步感受一下诗歌朗读的魅力。

  6、自由朗读一下课文,看有没有受到启发或感染。

  7、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读完后追问:读出了诗中人物的什么感情?

  明确:老妇——苦

  差吏——凶

  8、全班齐读一遍课文,再一次感受一下诗歌的情感力量。

  三、品味语言: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些词可谓一字传神。(出示投影)

  想一想,下列划线的词用哪一个好?说说理由。

  夜捉人——来捉人

  逾墙走——跳墙走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小组交流3分钟,再全班讨论。

  四、深入理解诗人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感情:

  全班再次齐读诗歌的主体部分(第三节):

  1、老妇在差吏的威逼下,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2、诗人对老妇的无奈之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而对差吏的暴行却更多地保持了沉默,这又是为什么呢?

  提示:联系实际想一想,老妇要去哪支军队服役?这支军队的使命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出示投影)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感情吗?

  明确:如果说诗人对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是“忧民”的话,那么,诗人时刻关注着唐王朝的平叛战争则表现了他“忧国”的一面。

  五、课堂小结:

  忧国忧民是杜甫一生的坚守与追求:他有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控诉,也有过“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孤独;有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感慨,更有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宁肯受冻而死,也要心忧天下,顾念苍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这就是杜甫,一代伟人的风范!

  六、布置作业:

  1、基础题:背诵并默写全文。

  2、拓展题:搜集古诗中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名句。

  3、创新题:续写石壕村老妇一家人今后的命运。

  教后反思:

  学习千法,读是根本。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读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以读代讲,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学生读,互评,再生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了以学为主的原则,注重学法指导。在探究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的时间。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团队意识,发挥集体的力量,体会合作的快乐。

  整堂课的设计贯彻由浅入深的原则,由感性朗读到品味语言,再到情感主题,环环相扣,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布置作业注意了分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当然,这堂课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对基础知识,即文言字词的教学重视不够。另外,由于自身能力水平有限,这节课没有完全上出我预期的效果,实在是遗憾之至。

  (XX年9月29日)

《石壕吏》人教八上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问: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这是现代战争带给老百姓的伤害,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石壕吏》,去感受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

  二、了解《石壕吏》的背景。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


本文共计5405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石壕吏》人教八上

《石壕吏》人教八上(精选14篇)《石壕吏》人教八上 篇1  张笑天《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