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阅读题的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题的答案(通用2篇)
《三人成虎》阅读题的答案 篇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下这篇三人成虎阅读答案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1.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有什么用意?
2.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本文对有什么启示?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他希望魏王在他走之后不要听信别人污蔑他的话。
2.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3.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言之有理即可。)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三人成虎》阅读题的答案 篇2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小编整理了《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至14题(14分)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 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12.(2分)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
本文共计334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三人成虎》阅读题的答案
本文2024-06-05 17:55:49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