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精选14篇)

等差数列 篇1

  教材:(一)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意义,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过程:

  一、引导观察数列:4,5,6,7,8,9,10,……                         3,0,-3,-6,……                     , , , ,……                        12,9,6,3,……       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常数 — “等差”

  二、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注意: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1.名称:   首项   公差 2.若   则该数列为常数列3.寻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此归纳为     当 时  (成立)       注意: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 的一次函数              2° 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 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ap          证明:若                 它是以 为首项, 为公差的ap。              3° 公式中若  则数列递增,  则数列递减  4° 图象: 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点三、例题: 注意在 中 , , , 四数中已知三个可以求           出另一个。例一 (见教材)例二 (见教材)

  四、关于等差中项: 如果 成等差数列则       证明:设公差为 ,则               ∴    例四  《教学与测试》p77 例一: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 使这五个数成ap,求此数列。五、小结: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六、作业:           

等差数列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2.通过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3.通过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的研究,使学生明确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于的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

  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 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②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

  ③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的条件.

  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本文共计37622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精选14篇)等差数列 篇1  教材:(一)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意义,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并能用...
点击下载文档
标签: # 等差数列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