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认识整千数”。
教学目标:
1、在数整千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直观地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的含义。
2、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3、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4、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光盘、练习纸、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引新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吗?那你能估计出我们荣炳中心校一共有多少位学生吗?(出示我校早操图)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位小学生呢。
2、出示万人体育馆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体育馆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你能试着估计一下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
3、大约能坐一万人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大,一万怎么写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整千数的认识”。(板书:认识整千数)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一)感受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1、(出示挂图)小朋友,你知道上面每幅图中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数数操作过程:先出示一个,然后出示十个、一百个、一千个,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多少。
2、出示填空题:
一个一个地数,( )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地数,( )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 )个一百是一千。
继续出示课件:一千一千地数,下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那么几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板书:十个一千是一万)指名读、齐读。
我们学校有一千位学生,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这个万人体育馆大约能容纳多少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
(二)借助计数器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1、复习旧知。(出示计数器)分别请几位小朋友到讲台前分别拨出5、68、395这些数,并分别说说为什么5一定要在个位上拨?68一定要在十位上拨6、个位上拨8?395为什么一定要在百位上拨3呢?
2、请一位学生上来拨出三千,并说说为什么要在千位上拨三个珠子呢?千位上的这3个珠子表示3个什么?谁能在计数器下写出这个数呢?
3、如果在千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几个千?是多少?谁来写一写,写完后再读一读
4、 指名上来拨9000,并写一写、读一读。提问:如果在九千上再加一千是多少?一万这个数怎么在计数器上拨呢?(老师在万位上拨出一个珠子)提问:这万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你能把他写出来吗?(板书:一个万是一万)指名读、齐读。
出示口算题:
2000+3000= 6000-4000= 1000+9000= 10000-3000=
(三)认识数位顺序表。
(1)复习。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数位?
(2)出示数位顺序表,你能把这个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吗?(生填,教师巡视)
(3)思考:你知道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吗?
(4)同桌对照数位顺序表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5)抢答:从右边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百位?万位是第几位?十位呢?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出示数轴图:
0 1000 7000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小组讨论:7000接近1000,还是接近10000?为什么?
(3)对照数轴算一算:
7000-1000= 10000-7000= 5000+2000= 8000+2000=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图片: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同桌互相读一读横线上的数,并说说读了这些数有什么想法?
3、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的图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请写出横线上的数。
(3)写了这些数,你想到了什么?
4、解决问题。
(1)讨论解决“想想做做”第6题。
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算出每个月进书的合计数,填在表中。
你还能提出哪些条件?
(2)讨论解决“想想做做”第7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条件?
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解答后在班内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借助直观材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直观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 ”;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进行整千数加减的口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整千数和一万,会并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在探索中得到自己的方法和结论,并与同
本文共计961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
本文2024-06-05 18:34:57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