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插入学习单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巧妙插入学习单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精选15篇)
巧妙插入学习单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1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齐读:课题,读两遍。(要求第二遍做到有感情).
2、把课题改动一个字,使它成为一句话: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3、用关联词语,把这句话说具体。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 )。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
学生回答,再请一名学生上来板书。
二、重点讲解: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1、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那些语句反映了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四色学习单】
红色:找出相关的语句,直接反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感情深厚
黄色:从句子中找出重点词语
蓝色:说明这些词语为什么反应出德怀和大黑骡子的感情深厚
绿色: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表达进行评价
交流顺序:红——黄——蓝——绿
然后再进行汇报
(让学生寻找,找到后再进行回答)
一般认为有五句: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句中的“抚摸”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悄悄”是不让别的人看见,是怕其他战士不理解。“念叨”的意思是“因惦记而谈起”, “一直看着它吃完”,可以想见,彭德怀看着大黑骡子的时候,眼里是充满怜爱。)
b.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了对大黑骡子的不舍)
c.彭德怀背过脸去。
(一个“背”字,渗透着无限的不忍。并这一段话独立为一节,情感和意思就更为突出和强调。)
d.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缓缓”中满是沉重,“摘下军帽”是把大黑骡子当作了自己的战友)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吃不下”,不是彭德怀不饿,他和战士一样饿,但是心里难受,让他吃不下。)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边分析边朗读,深入体会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2、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
三、课文过渡
1、通过关联词语的变换进行过渡
把“是因为”,换成转折关系的“但是”。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忍痛割爱把大黑骡子给杀了)。
2、这是故事 ?(发生的结果)
3、为了这个结果的实现,彭德怀下达了几次命令?分别在课文的那几小节?
(下达了三次命令:分别在5-10小节;11-16小节;17-20小节)
四、重点讲解:彭德怀第一次下达命令,却没有成功的过程
1、仔细阅读课文的5-10小节
2、思考:这一次大家为什么没有执行彭德怀的命令?从原文中找原话。
( “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3、彭德怀是什么样的态度?
(彭德怀认为自己可以走出草地;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
4、抓住“平静”,让学生思考:彭德怀的内心是否是平静的。(学生一定会认为,彭德怀的内心是不平静的)
5、教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彭德怀的内心是平静的。(关键词:盯着)
教师提出自己的论据:
6、回荡到前文,出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环境的画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当时环境的恶劣,战士们缺衣少食。
7、强化前文中“盯着”,说明彭德怀内心坚定,早已作出决断,心如止水。
五、简要介绍:彭德怀第二次、第三次下达命令
这一部分略说,强调提示语:“不耐烦”“大声地”“怒吼道”,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
六、课文导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提示:如果说彭德怀爱着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种个人的“小爱”的话,那么,他杀大黑骡子就是超越个人感情色彩的一种无私的“大爱”。
七、课文最后一段
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1、抓住“滚滚铁流”,什么样的队伍可以称为“滚滚铁流”?
本文共计4128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巧妙插入学习单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本文2024-06-05 18:41:19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