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新闻两则》优化测控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新闻两则》优化测控卷(通用16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新闻两则》优化测控卷 篇1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 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2.形似字组词。
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
(一)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6.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7.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8.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
9.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
(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0.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nb
本文共计6921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新闻两则》优化测控卷
本文2024-06-05 18:48:59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