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景引导识字──《识字2》教学有感
创设生活情景引导识字──《识字2》教学有感(精选17篇)
创设生活情景引导识字──《识字2》教学有感 篇1
《识字2》是第2单元的识字课,也是本单元的导航课。本单元是有关家庭生活的,这则“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识字教学与儿歌学习与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一、初读儿歌,感受内容
1、教师导语: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这个单元,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园,走近我们的家人,感受家的温馨。
2、首先我们来看看《识字2》:
这则儿歌要告诉我们哪些跟家有关的道理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大声读一读。
3、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二、创设情景,随文识字
1、生活情景引导识字:
情景一: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都有哪些亲爱的家人呢?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随机认识“父、母”两个字。)
情景二:
家里我最小,对待长辈该怎么做呢?
应该尊敬长辈,懂礼貌,遇到认识的长辈要主动问好。
(随机学习“懂、貌”。)
情景三:
如果你做错了事,大人教育你,你会怎么做呢?
要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改正,认真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
(随机认识“错、事、教、认、改”。)
情景四:
在这个家里,虽然我们年纪小,但我们也是家庭重要的成员。你能为大家做什么呢?你能为爸爸妈妈服务吗?你在家里都做过什么?
(讲到这里,课堂马上热闹起来,学生积极参与,汇报自己在家的表现,而且乐于把自己做的事情与大家一起分享。)
(随机认识“愿、碗、筷、扫”。)
情景五:
刚才老师听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也很乖,能够为家里做很多事情,所以郑老师在这里要夸一夸我们班的小朋友。
(随机认识“夸”。)
2、读儿歌巩固识字:
导语: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事的好孩子,每个老师都希望小朋友是手父母夸奖的乖孩子。你们是不是也希望自己成为人人夸的好孩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儿歌。
先分散学习前4句,步骤为:
自由读──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你会怎么做?──巩固这句话里的生字。
小结学习最后一句:
鼓励学生做大家喜欢的好孩子。
三、书写与教育一体
导语:在家里我们要做懂事的乖孩子,听大人的话,主动帮大人做家务事。在学校里呢──对了,我们要做学习认真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就来写一写“认、真”两个字。
1、指导学生用眼睛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和注意点。
2、教师范写:
指导学生写。
【教学心得】
如果在教学中,老师把识字教学从儿歌学习中分割开来,独立为一块,在内容上感觉比较单一,在形式上学生也会感觉比较枯燥。
而本篇识字短文对学生来说都是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是他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碰到的事情。老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把课文里的生字跟课文有机结合,串联成一个个学生熟悉的场景,把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把识字与德育融为一体,识字教学水到渠成,情感教育也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孩子心中。
创设生活情景引导识字──《识字2》教学有感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
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二、新课教学,生字教学
1、初读课文:
⑴ 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
三字经。
⑵ 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⑶ 再读课文读通句: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⑷ 师生正音。
2、生字教学:
⑴ 出示带拼音词语,识记生字。 ⑵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⑶ 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三、写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交流。
3、练写。
四、课文教学
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学习第一句话:
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
生字用红字体标出。
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2、学习二、三、四句:
同上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最后一句
1、读全文:
⑴ 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 自读全文。
⑵ 指名读句子。
2、学习最后一句:
⑴ 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
出示最后一句。
⑵ 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⑶ 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三、写字教学
学写:
洗 扫 认真
1、
本文共计4842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创设生活情景引导识字──《识字2》教学有感
本文2024-06-05 19:33:13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