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地球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关于地球的知识学生只听说但不全,让学生思考中外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古代哲学家的思索。
二、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认识,但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所以该课时的教学应以介绍为主,实验为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科技视频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的探究组成。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学导入出示地球图片
思考、提问让学生一开始就有问题
活动1
远去的船身教师提示学生如何做生活中的现象。实验操作过程中,(1)学生动手实验。
(2)选择几个小组上台演示方法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更直观的感受问题的出现。
活动2视频《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教师放视频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早期人类如何认识地球的。
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空气的性质学生点评同学的作品通过让学生尝试归纳小结,教师加以概括板书,既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教学流程图
(一)检查工具,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探究阶段(教师指导)
(三)观看视频
(四)总结阶段(学生想法,点评)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视频知道关于地球更多的知识。
八、帮助和总结
本课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思考问题的产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视频是对学生的思维延深有一定的帮助。
地球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关于地球的知识学生只听说但不全,让学生思考中外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古代哲学家的思索。
二、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认识,但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所以该课时的教学应以介绍为主,实验为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科技视频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的'探究组成。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有关地球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搜集“地球”的音像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学导入播放视频《地球》思考、提问让学生一开始就有问题
活动1
地球表面有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如何做生活中的现象。实验操作过程中,选择几个小组上台演示方法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探究和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2地球仪上的线教师放视频看、说、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人类如何规划地球的。
活动三:地球有多大?放PPT谈一谈自己了解的地球大小通过对比使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活动四:地球内部有什么?放视频看、说、听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
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地球方面的知识。学生点评同学的作品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又为自己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学流程图
(一)检查工具,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探究阶段(教师指导)
(三)观看视频
(四)总结阶段(学生想法,点评)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
本文共计36274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地球教学设计
本文2024-06-05 19:46:15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