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通用2篇)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篇1
三、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②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③了解中共xx大关于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多方面收集有关苏东剧变、中共十四大、上海浦东开发、中共xx大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
②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回顾和综合,培养和提高分析认识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向的能力和动态历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中共xx大则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全面推向前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知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③引领学生建立一种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的心态,树立向伟人学习的志向和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做贡献的决心。
重点难点
重点: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共xx大
难点: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建议:
(1)、课前设置思考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障碍,你认为会有哪些障碍?应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背景。
(2)、关于“历史性的跨越”一目,建议教师:
①演示有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文字、图片材料,了解中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恶劣的国际环境;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
②学生归纳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③学生归纳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明确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建议教师:
①学生概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国有企业改革;中共xx大的创新)
②分析中共xx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意义。
(4)进行专题总结,让学生明白以下几个道理:
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科学的、艰巨的。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及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篇2
(教学案+试题试卷)
教案部分
课题名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本详案)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xx大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新中国不同阶段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法;活动法;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怎样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认真解决好的课题。
教学过程:
专题三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国内政治经济低谷)
2.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春)
(1)主要内容:
①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大一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③判断标准三有利(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计划市场是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它们只是经济调控手段);⑤本质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⑥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中共十四(1992年10月)
(1)主要内容:
①定目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提要求(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2)标志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建立
(1)内容:
①通过市场决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②突出市场作用(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公有多种共
本文共计996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本文2024-06-05 19:48:15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