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2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精选14篇)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篇1

  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目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内容目标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2.提示与建议

  (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3)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高考考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梳理】

  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①此处强调人所特有的“人脑”,而不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大脑”,不能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

  ②也不能说“电脑”具有意识,“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但不是意识,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①意识形式的主观性;②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③意识的创造性。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3、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性的。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体系】

  【重难点释疑】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关系。

  (1)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泥潭。

  (2)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前者是前提和基础、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并不是说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去促使客观事物的变化。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不能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二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表现,只不过是其突出表现而已。

  【例题精析】

  一、选择题

  1、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有关知识。盲目施肥现象的存在,是由于某地农民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而导致的,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等实际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才出现“效果显著”的结果。前后不同结果的对比,充分说明了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性,故选d。

  2、“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XX年”——XX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XX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设问中的两个答

  题要求:一是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二是如何展现中华文化。其次,认真分析提供的背景材料中的信息,找出“50XX年的灿烂文化”、“增添中华文化内涵”等关键词语。第三,结合


本文共计12969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精选14篇)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