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浮力说课稿
关于浮力说课稿(通用16篇)
关于浮力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课文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2)认识“在水中沉着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第一个实验,让学生感知水的浮力。
(2)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联系实际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说教学难点:
理解“在水中沉着的物体也受到身上的浮力”。
说课堂设计理念:
1、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引导策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让学生亲历水的浮力的科学探究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说学法:
1、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 通过亲身探索主动寻求真知,自主获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我们曾经学过“浮和沉”一课,谁能举出三种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三种浮在水面的物体。
(2)这是一块包装用的泡沫塑料,把它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回答后,演示一下。)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关于物体在水中浮和沉的问题。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1)讲述: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块泡沫塑料,把泡沫塑料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泡沫塑料,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讲述:再用气球做同样的实验,手有什么感觉?
(5)学生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
①用手按浮在水上的泡沫塑料和气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②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8)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教师板书课题)
2.实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讨论:
①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你是怎样想的?
②怎样证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
(2)讲解:要想知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我们先来做一个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实验。(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首先用皮筋提起一个钩码,我们会看到皮筋被拉长,用直尺量一量皮筋的长度;然后用手将钩码向上托一托,观察、测量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适时记录实验结果。
(4)汇报实验结果。(用手将钩码向上托时,会看到皮筋的长度变短。)
(5)讲解:我们通过皮筋的长短变化,可以看出钩码受到了一种向上托的力,猜猜看,如果我把钩码放入水中,假如皮筋的长度也发生了变化,那它说明了什么?如果皮筋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那它又说明什么?
(6)猜想结论。
(7)实验探究。(分小组进行,边做实验边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具体的数据变化说明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8)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9)讨论交流: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向上的浮力。
(10)总结概括: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师板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进行成果共享,在争论之中启发灵感,在辨析之中提升自己,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学以致用
1、谈话:水的浮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2、看课文中的插图。
3、观察、讨论:
(1)图中是什么物体?
(2)它们是不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利用水的浮力做什么?
(3)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水的浮力?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教师小结:水的浮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如救生圈利用水的浮力承载人的体重,各种船只利用水的浮力承载人和货物的重量,此外,渡河用的浮桥,海上采油的钻井台,浮在水上的航标灯等,也都应用了水的浮力。
四.关于浮力说课稿
本文2024-06-05 20:00:42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