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案
元素教案(精选5篇)
元素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分子、原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学生能够应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微观领域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在原子组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正在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为"元素"的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本节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三大部分进行:
1、元素概念的建立
<情景创设>1、许多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它们能否划为一类
2、不同类的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复习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下表
物质名称 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氧气(o2)
水(h2o)
五氧化二磷(p2o5)
过氧化氢(h2o2)
物质名称 原子种类 其中氮原子的质子数
氮气(n2)
二氧化氮(no2)
尿素[co(nh2)2]
硝酸(hno3)
<提出问题>上述物质中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生概括找出以上物质中都含有氧原子且这些氧原子中核电荷数都为8,综合其余几种原子核电荷数的分析,指导学生抽象的得出同一类原子的本质特点是核电荷数的相同,进一步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概念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讨论> 见课本71页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进而明确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元素没有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原子和元素的理解发生混淆,接下来通过对比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自学>地壳中元素的分布。
<思考>为数不多的元素为什么可以组成这么许多物质呢?
2.元素符号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一化学变化
用中文表达: 镁 氧气 → 氧化镁
用英语表示:magnesium oxygen → magnesium oxide
用化学用语表达:mg o2 → mgo
通过以上表示方法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元素符号、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不同国家的学生学习化学都要学习这套语言。不同国家的化学家们合作和交流也要用这套语言。
<拓展视野> 阅读课本73页资料。联系查找常见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讨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三、元素周期表
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为此,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有序的排列起来。简介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活动与探究> 课本74页。
四、本课小结:
<学生活动>1、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有哪些收获?
2、你从人类对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感悟?
五、本节检测
全班过关:
1.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
a.质子数 b. 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
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 分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元素教案 篇2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它们的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1、充分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物理与化学性质递变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实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一瓶金属钠,设问: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展示一瓶金属钾,设问:金属钾保存在什么物质中?为什么?
[引入]这说明钾和钠以及锂、铷、铯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表2-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并加以总结。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导电、导热、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锂能否放在煤油中?)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提问]推测钫的密度和熔点沸点比铯高还是底?
[板书]二、原子结构
本文共计11548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元素教案
本文2024-06-05 20:07:58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