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

栏目:教案学案发布:2024-06-05浏览:3

元素周期律(精选11篇)

元素周期律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科学品质: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我们已经学过了稀有气体、卤族、氧族和碱金属几个元素族的知识,了解到一个族内的元素性质相似,而族与族之间元素的性质不同。同一族内,我们学习了典型元素的性质,就可根据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推知族内其他元素的性质。对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对于我们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非常有帮助。如何研究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

  回忆、再现这几个元素族的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理解:寻找元素间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必要性。

  思考:如何找到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理解、记录。

  做好知识的铺垫。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明确本节研究的内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要从哪里入手?

  【评价】同学们掌握得很熟。

  【讲解】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已经认识到,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因此研究元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变化规律也必须从研究原子的结构入手。为了方便,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序号叫作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设问】氢是第一号,氦是第二号,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设问】用什么样的化学用语能表示原子的结构?

  【练习】请同学们画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三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画出1~2、3~10、1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通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设问】如果我们对18号以后的元素继续研究下去,同样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我们应如何表述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变化及其规律呢?

  【归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

  联系所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思考回答:从结构入手。

  倾听、理解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

  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

  思考回答:原子序数与该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

  思考,回答: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写。

  分析讨论、互相补充后得出结论:原子序数从1~2的元素,即从氢到氦,有一个电子层,电子由1个增到2个,达到了稳定结构。从8~10号的元素,即从锂到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达到了稳定结构。从11~18号的元素,即从钠到氩,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也从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稳定结构。

  理解,组织语言: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he除外)的情况。

  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通过回忆,架起探求知识的桥梁。

  提高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内部寻找变化的根源。

  为研究的方便,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理解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

  熟悉所学的化学用语。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过程中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能力。

  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组织讨论】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将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排列成表格。

  【继续讨论】两种编排结果似乎都有些道理,究竟哪一种更合理呢?

  【评价】这些同学思考得很深入,能够考虑到稀有气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元素性质相似两方面的原因,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指导阅读】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表5-3关于原子半径的数据,参考书上130页底端的小字注解,归纳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评价】课本高度概括了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他说的“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是因为测定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他元素不同。

  【讲解】若把所有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将会发现,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5,分析碱金属等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板书】

  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理解、记录。

  讨论、尝试,主要排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he在be的上面、另一种he在ne的上面。

  讨论、分析两种表格的优缺点,各抒己见、形成共识:第二种更好一些,因为he最外层电子数(2个)与ne最外层电子数(8个)均达到稳定结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

  倾听,思考。

  边阅读边思考,得出结论: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从li到f、从na到cl,原子半径都由大逐渐变小。

  理解: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跟邻近非金属元素相比显得特别大的原因。

  看图、分析原子半径


本文共计57767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精选11篇)元素周期律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