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说课稿
《乙烯》说课稿(通用11篇)
《乙烯》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石油的炼制乙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石燃料与有机物的关系。
2、认识综合利用化石燃料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3、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了解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索法学习乙烯的性质。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乙烯的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乙烯、乙炔的化学性质。难点:乙烯、乙炔的加成反应原理。
《乙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才接触有机化学,虽然在上一节中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是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更是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确定乙烯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3)通过乙烯的结构及实验现象,探讨出乙烯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性质的探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究有机化学的良好思路。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的结构,使学生加强对有机结构的`认识;初步养成由物质的结构去讨论性质的习惯。从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之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加成反应。
《乙烯》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乙烯》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幼师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是乙烯的结构、实验室制法、性质、用途。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达到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烯碳碳双键的结构,知道乙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
2、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了解乙烯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对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树立运用化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培养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乙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是乙烯的结构与加成反应、聚合反应。
三、学生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化石燃料等有了非常粗浅的了解,上节课对甲烷、烷烃性质又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对乙烯是初次接触,没有以往的知识经验。
另外,幼师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理科学习较为吃力,对数理化普遍不感兴趣。
四、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分析,本节课较难教难学:实验难度大,用品多,操作复杂,实验用时较长;本课新概念多,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多,知识点多。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创设积极的情境导入,同时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学法上,学生主要以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的习惯。
本文共计2506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乙烯》说课稿
本文2024-06-05 20:09:05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7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