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精选20篇)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篇1
尊敬的校领导: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4月9日,我校七年三班李明洋同学拾到钱包,包里有现金300元及身份证和银行卡,为尽快找到失主,李明洋同学直接把钱包交给了政治处,经许柽林主任多方打听、寻找,最终将现金归还失主,失主找到丢失现金的同时,收获了一份深深的感动。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把做好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使之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新学期伊始,我校在学校掀起“做文明学生”的活动,倡导学生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学生中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李明洋”,这是学校多年来教育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为全校师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1月24天中午,我在第一中学接儿子时,不谨将钱集合遗失,甚幸贵校二岁极六班的微同学拾至了。它雇勿上回家吃饭,拿着钱包且返回学校交给了老师,多少经星期哲后,廵戒把钞票集合赠返回我的家,惊爱之余我深深让微室友这些种类捡金不昧、舎己利人的优尚品质感动,在提倡消灭国家的今天,这些种类行为逾是应当大力主张和鼓励的。
感谢首中学的校领导、教练以及孩子的家长培育,学习出这么杰出的少年,更感谢微室友且贺她学习进步。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篇2
尊敬的:
年10月30日,产科主任陈、医师韩、实习医生捡到千余元现金、银行卡及身份证,产科主任陈及时汇报院,经过妇产科主管院长王本昆、办公室主任马协助下11月2日找到了失主并当面归还。失主为表感谢特赠送一面拾金不昧锦旗,以表谢意.
以上同志对金钱毫不动心,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我院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风貌,展现了我院职工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全院职工的榜样。拾金不昧这一优良传统,在我们平时工作中开花,
成为我们的骄傲!希望我们从这几位同志的手中接过拾金不昧这粒种子继续相互传递,让传统美德在这里继续发扬光大,开出更美丽的花朵!
对产科主任陈医师韩、实习医生行为向全院通报表扬,并号召全院职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这种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将文明习惯养成医院内自身素质的提高,体升我院的形象。
XX县人民医院
年11月3日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篇3
尊敬的领导:
20xx年xx月xx日晚上8点左右,我院轻化x班xx同学在xx校区一号楼门口捡到钱包一只,内有近千元现金和卡。面对如此大额的现金诱惑,xx同学却没有动心,最后将钱包交给xx校区大门口的值班保卫人员,请他们协助寻找失主。
xx同学以他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堪称全体同学的榜样。学院团总支对xx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提出通报表扬,并号召学院全体团员青年向他学习这种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材。
写信人:
日期: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篇4
在人们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安防队员认真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各个岗位,人、车来往川流不息,守护在摩托车停放岗位上的队员冯成冬和农培杰,在XX年元月30日下午18时左右,拾到顾客遗失的钱包和手机。
拾金不昧,并于当日19:30分当场交还给遗失的顾客。这种好品德、好风格、好行为十分值得大家学习。公司特给予各人50元奖金,以致鼓励,特此表扬。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篇5
xx月13日,星期一晚饭时间,七年级六班的徐志旋同学,在学校接热水的地方捡到钱包一个,内有现金1200元、失主身份证和多张银行卡,徐志旋同学把钱包及时上交给政教处。政教处根据失主身份证上的信息,联系上了失主,并把钱包交还给他。
失主非常感动,赠送育才学校锦旗一幅:"拾金不昧,育才有方",并写表扬信赞扬这一美好行为。这感人的一幕已远远超越金钱本身的价值,徐志旋同学面对金钱毫不动心,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展现了我校师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徐志璇同学拾金不昧这一行为,彰显了德行好少年文明之花在我们育才的校园里绽放,成为我校的骄傲!
写信人:
年 月 日
拾金不昧表扬信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精选20篇)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篇1 尊敬的校领导: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点击下载文档上一篇: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集锦下一篇:关于拾金不昧表扬信汇总本文2024-06-06 06:31:50发表“条据书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84756.html
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汇总
本文2024-06-06 06:31:50发表“条据书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8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