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家长给老师感谢信的范文
新学期家长给老师感谢信的范文(精选15篇)
新学期家长给老师感谢信的范文 篇1
老师:
您好!
我是妈妈,在您的关心教育下表现得很出色,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一直是个胆小,内向的孩子,虽然成绩还可以,但他这种性格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家长我感到很担忧,记得老师您也说过:“必须得锻炼这个孩子,改变他的性格,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可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谈何容易,我让他去学口才,天天跟他讲上课要举回答问题,可是一年多也没见着什么效果,于是我放弃了,口才也不学了。但是就在他四年级下学期的新学期开学时,是您改变了他,奇迹出现了,孩子象变了个人似的,变得开朗,活泼主动参加各项活动了(以前他总觉得不好意思,怕人家笑话)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原因是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您叫他读日出这篇课文,他读书得大概还可以,您鼓励了他,还说可以和pk了,他心里很高兴,回家跟我说了这件事,他说:“现在我知道了,一个好学生产不能只学习好,其他方面都要优秀才行。”
所以他试着迈出一小步,而每迈出一步不管他做得怎么样都得到了您的支持与鼓励,以至于他越来越勇敢 ,终于走出了内向的自我,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愿意参加活动的男孩,他表现得越好,您越鼓励他,如此循环,他总是想做得更好,所以这半年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象变了个人似的。
今天的家长会上,您表扬了他,作为家长我既感到自豪又感到惭愧,惭愧的是您费心把我儿子教育得这么好,而作为家长我却什么也没做到,平时又很少与您沟通,我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谢与歉意,谢谢您姜老师,是您的宽容,公义, 理解,与无私的爱改变了我的儿子,遇到您这位恩师是福气,也是我们家长的福气。
学生家长:
xx年x月x日
新学期家长给老师感谢信的范文 篇2
各位老师:
问你们好,展笔快乐!
至白绚进入小二班这个优异的集体以来,我们作为家长觉出许多良好的变化,她回家之后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师说是这样的„„老师不许这么
做„„”,变得懂事了,有礼貌了,更加独立自主了。相信她在以王老师为核心,赵老师、侯老师等老师的教诲与培育下,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此,我们对白绚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及深深的敬意。
闺女,你是爸爸心中的帝国,
如果,爸爸有多么忠于帝国,
那么,爸爸就有多么爱你。
纸短言长,不尽领悟,既此搁觉,顺颂懿安。
学生家长:
xx年x月x日
新学期家长给老师感谢信的范文 篇3
尊敬的领导:
我是贵校332班学生父亲,今天我要把我藏心已久的、不吐不快的对贵校及贵校332班班主任谢丹丹老师的感激之情表述出来。
7月6日晚,启东突发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是谢老师及时把他送到了xx市第二人民医院,并垫资进行检查、输液等治疗……,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一直守护到7月7日凌晨3点,直到我到衡后,才恋恋不舍地返校,因为她早5点半还要带全班学生进行早操及正常上课。我带启东连夜到省二院急诊部检查确诊为慢性阑尾炎后,医师和我都坚持让启东进行输液治疗,但启东被谢老师的精神所感动,执意只拿点消炎药并要求返校上课,因为当日虽是学校放假日,但上午尚有五门主课,他不想缺上一门课。我只好依了他。
从此,启东更加发奋努力,在贵校近期的二调考试中,他的学习成绩在班内由54名上升到28名,年级跃进236名。我认为他的学习进步,只能说明他已经开始努力,但更深的背景和寓意是“关爱是激励,关爱是鼓舞,关爱是鞭策,关爱是动力……”。
谢老师的所作所为,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们“把学校当作家,把家当旅馆,把学生当孩子,把家人当仆人”的真实写照。
我庆幸孩子遇到了好领导、好学校、好教师,把孩子送往贵校我们家长一百个放心……。
最后,我谨代表我们全家向贵校及谢老师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此致
敬礼!
x年xx月xx日
新学期家长给老师感谢信的范文 篇4
辅导员老师
您好:
我是、的母亲|父亲,作为一名新生家长,我怀着欣喜的给您写了这封信。我感谢您在上半个学期中对的关心和教育。让孩子在进入大学后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奋进的目标。让他在他乡异地孤独无助时找到了依靠。
看着孩子寒窗苦读,一夜夜台灯长常照。试问天下父母那一个不心疼。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孩子长大,可看到孩子离家,往日喧嚣的房间突然安静下来心却感觉让人活脱脱的抓下了一块。空荡荡的没了依靠。
一天天下班就等着孩子的那一个电话,可偏偏听到孩子的声音却因不住难过。怕他饿,怕他冷,怕他吃的不好,怕他想家。直到最后看到火车上那熟悉的身影回到身边才感觉到,孩子又使自己的了。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孩子兴奋的讲述大学里军训,上课,社团,朋友。一下子心中却又充满了
本文共计1384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新学期家长给老师感谢信的范文
本文2024-06-06 11:21:27发表“条据书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8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