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通用31篇)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篇1
兄:
上次你来信,叫我推荐一二人到贵公司工作。眼下物色了两位。二人学业、品德均佳,很有上进心,且都毕业于工科,我认为十分适合你的要求。现附上二人自传,如你有意,可约二人面谈。
致上
x月x日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篇2
先生:
我谨作为先生在集团工作四年间的直接领导写此推荐信。
如今的与四年前相比,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而作为一位独立负责一个分厂所有行政事务的管理者来讲,这些变化亦是他个人在管理与领导能力上日趋成熟的真实体现。
对于他这四年来在分厂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如完善分厂具体行政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行政服务品质、连续三年被评为集团6S优异奖等,我不作赘述,因为这些只能代表他的过去。我将从沟通、学习与传播三方面对他作出适当评价,以期您能对他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他首先是一位乐于沟通且善于沟通的管理人员。尽管曾经在工作中因为沟通不足导致工作失误的.发生,但他能够直面自己的不足,而主动改善沟通方式,加强与服务对象职员工、与生产部管理层的沟通,从而改变并形成了一种较为民主的分厂行政事务决策模式。这种改变产生了巨大的粘合力,把生产与行政紧密结合起来,以行政来支持生产,并在生产促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乐于学习且善于学习的管理者。作为一名基础管理者,他这四年来的学习实践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失误中学习,一是从同事的成功经验中学习,一是从外界培训及自我学习中学习。他把所学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他所取得的成就直接且充分显示了他在学习上谦虚与勤奋,充分显示了他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对学习的不断检验与总结,充分显示了他在为丰富其职业生涯而进行的拓展性学习、关联性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带动了一群人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与尝试!
他更是一位乐于传授并不断升华管理理念的职业人士。耐心传授并不断升华管理理念,是一项真正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且永无止境的工作。他已经在实践中,且有所成效,比如教育同事调整工作态度、培养沟通意识、主动研究可行性方案、加强执行力、鼓励创新等等。虽然我仍希望他在这方面持续加强,但我依然欣赏他正表现出来的在管理研究与实践上的专注与专业。
作为先生曾经的领导、永远共勉的朋友,我期望先生在将来通过全面提升其管理智慧、领导能力及人格魅力来攀登其职业生涯的新高峰!
顺颂
商祺!
xx年x月x日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篇3
____________医院:
兹介绍我院________,前往贵单位进修学习腹腔镜、宫腔镜、胆道镜、前列腺等离子汽化刀、关节镜的保管及手术上台事宜,进修时间为20_____年___月___日到20_____年___月___日,请予以接洽。在我院医护进修学习过程中,请按照贵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给予严格管理。感谢贵单位的合作和支持!
此致
敬礼!
单位: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年____月___日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篇4
尊敬的:
您好!
我叫,是x学院财政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我即将走完四年的求知之旅,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掌握了扎实的财政学知识。我在所热爱的学生社团工作中养成的热心奉献、以集体为重、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在岗位上我同样可以为之倾洒我的真诚,做到爱业、守业、敬业!我竭诚希望我的才能可以为贵单位欣欣向荣的事业尽绵薄之力!
作为应届大学生,我还很稚嫩,但我明白: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我相信,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不懈的钻研精神一定能使我很快胜任我的工作。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介绍人:
20xx年xx月xx日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篇5
先生:
先生x年毕业于xx大学系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各科成绩优良,曾先后发表过小说、剧本等十多部作品,还翻译过外国文学剧本。
先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社会知识比较丰富,富有钻研精神。近闻贵厂想请他参加系列片的编写工作,我深信他是可以胜任的,顺颂近安。
x年x月x日
最新的介绍信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通用31篇)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篇1 兄: 上次你来信,叫我推荐一二人到贵公司工作。眼下物色了两位。二人学业、品...点击下载文档上一篇:出国介绍信称呼下一篇:初中自我介绍信格式模板本文2024-06-06 12:04:40发表“条据书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90385.html
最新的介绍信范文
本文2024-06-06 12:04:40发表“条据书信”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699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