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瑜伽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瑜伽课心得体会(精选3篇)
大学生瑜伽课心得体会 篇1
转眼,大一已临尾声。
这是第二次体育选修瑜伽课了,如无意外,下学期还是会选修瑜伽课。因为似是除却瑜伽外,我实在是不喜欢其它体育运动。
记得选择练习瑜伽的初衷是:轻松与减肥。这一学年下来发现,瑜伽课也不是轻松的而肥胖依旧。但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瑜伽课的确是舒服。
继而又一个学期的练习,对于瑜伽有了一个更完整的认识。“瑜伽”一词出自印度梵语,意为“一致”与“结合”。我想应该可以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解释是“和谐”。瑜伽一种强调身体与心灵以及人的精气神相协调的运动形式。瑜伽对于提高人肢体的协调性、注意力、心灵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学期的瑜伽课是上学期瑜伽课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了上学期瑜伽课的一系列基本动作,例如猫伸展式、斜板式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新的内容:骆驼式、英雄式等等。老师的这种复习结合教授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循循渐进,对于我们对于动作的消化和吸收很有帮助,不至于学习新动作忘却旧的动作。所谓温故而知新。
对于我自身而言,虽然肥没减成功,但也不至于没有收获。通过练习瑜伽的体位法、调息法等练习,调节了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舒缓的音乐、舒适的环境下放松身体练习瑜伽,对于消除平日紧张感以及平静内心大有裨益。尤其对于我失眠、手脚冰冷的改善效果甚著。
瑜伽的闭眼冥想对于我而言,也是颇有心得的。冥想,是一种释放思想的过程,同时身心得到休息。当专注于冥想时,思想凝聚,所有杂念烦扰沉淀,得来内心一片祥和宁静。
有些遗憾是,这个学期因外出写生冲了两节。下雨天也冲了些课程。这个课程便拖沓了些,希望在下学期,天气好点,能够多点时间练习瑜伽,也希望老师多教授我们一些新的动作。
这是我这个学期的瑜伽课心得体会。老师还是一贯的温柔,要感谢老师的教导。
大学生瑜伽课心得体会 篇2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班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首先,邓利利带来她的演讲《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她借用列宁的话“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从她的演讲中,我们懂得了何谓爱国主义,明白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的认识,并付与实践。
紧接着,周郁同学带来了一首温馨歌曲《避风港》。无论我们何时何地祖国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然后,牛家亮同学进行演讲《爱国魂》。从他那铿锵有力的言词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震撼了。我们都深深信服“唯有民魂是可贵的,唯有他发扬光大起来,中国才有希望。”我们是中国人,爱国也是我们神圣的责任。
此刻,同学们都是热血沸腾的。我班506全寝同学于是带来了一首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面的同学也按捺不住了,于是全班齐声合唱。振奋人心的歌声表达着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发现我们的心是和祖国永远在一起的。
之后,我班同学余洪华用舒缓的语调朗诵了《祖国,我爱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的怀抱。有家就有国,有国才有家。付宇星、黄致用《国家》唱出了最朴实的爱国心声。
接下来,罗俐娟、陈冬梅、胡海涛分别带来他们的演讲。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我们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因为我们有伟大的爱国精神。
在爱国之心的砰动下,我班同学集体站立,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更好地表达和心中的爱国情感。齐声宣读了《八荣八耻》。我们相信今后一定禁得起生活的考验。
随着大家激动的心情,我们进入了娱乐环节。“击鼓传花”游戏活跃了每一位同学。大家都放的很开、玩的很开心。最后,王家成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演讲《爱国的必要性》,他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为核心的。他从本质上说明了爱国主义的重大必要性。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了爱国不仅是内心油然而生的,而且还是我们神圣的责任。只有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推动中国的发展,在他有力的言吐中我们真正明白,我们必须要想什么要做什么。
本次班会,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非常深刻。同学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内心真实的爱国情感。它清晰了同学们心中原本模糊的爱国思想。它使我们明白了不仅要在思想上爱国,而且要在实践中爱国。我相信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日益昌盛。
大学生瑜伽课心得体会 篇3
拖了老师好久的班级总结,终于在今天下午赶出来了。加上倩姐的建议、修改,终于成形发给老师了,总算完成了一件事。放在这里让师一的27位笨笨回味下这学期,顺便点评点评,对这份 本文共计520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大学生瑜伽课心得体会
本文2024-06-07 11:47:33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701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