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023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
有关2023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通用25篇)
有关2023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 篇1
在一些人看来,商人和企业家其实是不一样的概念。就商人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很少会从中拿出部分回馈社会或者是做一些实事。与之相比,企业家的概念则相对较广,虽说同样是赚钱,但真正能够称得上是企业家的人其实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和奉献之心。就目前而言,其实排行榜上有很多富豪都是纯粹的商人,而不是企业家。自外资进入内地以来,其实第一位真正的意义上的企业家并不是李嘉诚,而是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叫做伍淑清。
搜索引擎上对伍淑清的介绍十分简单。伍淑清出生于1948年,毕业于香港嘉诺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最为重要的是,她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的女儿。1970年,22岁的伍淑清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便回到了香港,并出任香港WTC(俱乐部)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但事实上,伍淑清的传奇事迹并不只是如此简单。
1978年,伍淑清刚好30岁,也恰逢改革开放正式开始,但合资企业的条文尚未正式出台。不过尽管如此,伍淑清却下定决心开展内地投资。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普通话都讲不标准,伍淑清更是只会说粤语,听不懂内地人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为了方便交流,伍淑清特意学习了2个月的普通话之后才去到内地考察。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伍淑清从香港去内地只能是乘坐民航飞机。不过当时飞机上的食物却没有现在这般美味,当时飞机上的东西都是冷的,空姐还是到处提着暖水瓶走来走去为乘客冲茶。
有关2023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 篇2
据伍淑清回忆,由于当时没有外资进入内地的先例,所以公司的审批手续一直办不下来。此外,当时国内的经济状况其实还是十分紧张,民航局的负责人当时还直接找到了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并对他说了句“我们都是中国人,您个人能不能帮忙先垫付费用?”就是因为这句我们都是中国人,伍沾德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就决定自己先垫付500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说伍沾德考虑了一分钟不到,是因为当时的他也不懂普通话,翻译之后,伍沾德才立马因为那句我们都是中国人而决定出资500万港元。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当时伍沾德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没有签合同、没有担保,他愿意拿出这500万港元其实完全是因为一句话。
北京航食成立之后,伍淑清便一直深耕内地市场,而北京航食所带来的利润也被伍淑清再次合资成立了富华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航空地毯厂等16家合资企业。此外,伍淑清在中信集团内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北京中信大厦落成之后,伍淑清就在中信大厦的顶楼开了一家港式粤菜餐厅,这家餐厅被人成为“世界之窗”。后来,伍淑清还在上海雁荡大厦开了另外一家世界之窗。虽说目前伍淑清仍旧没能登上富豪榜,但估计她早已赚到了亿万身家。只可惜的是,如今已经71岁的伍淑清仍旧未婚,她将自己人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北京航食这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企业。
有关2023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 篇3
近日,黄文秀的先进事迹感动着全社会,中宣部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在学习了她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有感悟。
黄文秀生于1989年,于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对这样的她来说,想要投身于一线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更加容易。可是她却没有选择这条路。年7月,她成为广西定向选调生,被分配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年9月至年3月,挂任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党委副书记;年3月起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硕士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像她这样,走出去还要回来,在百坭村,她用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成果,施展学识、建设家乡。扶贫一线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习先进,发扬模范精神,坚持在最艰苦的地方,扎实推进工作。
不仅如此,黄文秀不仅敢于涉险滩、走泥路,更是将群众放在第一位。20__年6月16日,黄文秀同志利用周末回田阳县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暴雨心系所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年仅30岁。可以说,她的青春,全部都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是真正的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几个字一定一直牢牢地记在她的脑海里,她的心里。
学习了她的事迹后,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感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句话应该是一份使命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时刻走在最前线,无论是基层党员还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向榜样看齐,向典型学习,学习黄文秀同志,注重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不负青春。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和组织讲条件,不给组织添麻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奉献在边疆,奉献在基层。
黄文秀说过,“每天很辛苦,但很快乐”。正是因为她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了党的理想之中,才会因为理想的更远大而快乐和自豪。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是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作为的楷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有关2023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 篇4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整个六年级都被安排到电教室去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三个。
在三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二个人物。他名叫刘伟,是一个从重重困境中不断走出阴影找回自我的年轻人。在他七八岁那年,有一次,在玩耍时,他不慎被高压电线电晕了过去,尽管经过了数日的抢救,他依然失去了他的双臂。从此,他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可虽然这样,小刘伟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努力地练习用脚去做别人用手做的事。终于有一天,他的脚几乎和正常人的手一样灵活了。这时,刘伟又开始了体育锻炼。首先,他挑战的是游泳。每天,他都会背着个浮板,风里来雨里去地练习。虽然他在那些残疾人里受的伤是最大的,但他因为努力,游得比任何人都好。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时候,灾难又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得了一种病,这种病让他不得不向体育告别。在精神和肉体的巨大折磨下,刘炜仍没有灰心,他又开始了他的钢琴之旅。一眨眼,许多年过去了。他用脚弹琴的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还过了七级。现在,他的事被众人知道并认可,他就成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站在了耀眼的舞台上。
看完这段视频,我不禁对刘伟充满了钦佩之情。他失去了双手,还那么坚强、那么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他
本文共计21499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有关2023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
本文2024-06-07 12:13:34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701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