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件学习心得

栏目:心得体会发布:2024-06-07浏览:2

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件学习心得

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件学习心得(精选3篇)

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件学习心得 篇1

  周秀芳和孙绍富老师,今年已是70岁高龄,10多年前就已从教育和政法岗位上退休。但周老师人退心不退,一直关心关注着教育事业,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20xx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到朋友讲起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教师都会被艰苦的条件吓跑,孩子们没老师教学,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学习,没有合适的地方锻炼,教育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秀芳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个事情,并下定决心要去看看山里的情况和那些孩子。过完年后,周秀芳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湖南溆浦一探究竟,结果所见所闻令她深感震惊。

  当时的九溪江乡(现已合并到北斗溪镇)只有一万人口,却分布在海拔近千米的大山深处,有些村子连公路也没有,只有数千年的祖宗开辟的羊肠小道。“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考察的情景。当时正下着雪,三十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即使生了三个炉子,孩子们还是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周秀芳内心最善心的那根弦,她决定留下来支教,好帮帮这里的孩子们。

  漫漫助学之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来回学校的岩山峭壁而形成的羊肠小道坡陡弯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山下山都手脚并用,攀援着树枝、茅草、岩石艰难前行。山顶学校简单得难以想象,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冬天寒冷刺骨。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走访一个学生都要走半天路,多少次她一回到简陋的宿舍累得腰酸背痛……但只要看着一张张对知识充满着渴望的炽热双眼,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甜甜地喊着“周老师”,一张张孩子们自作的祝福卡片荡漾着童真的画面,她就觉得她的选择十分正确,所做奉献十分珍贵,她就会觉得非常幸福,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件学习心得 篇2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__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〇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20xx年,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


本文共计400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件学习心得

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件学习心得(精选3篇)感动中国候选人周秀芳老师 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周秀芳奶奶事...
点击下载文档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