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家荣誉称号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学习国家荣誉称号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感悟(精选29篇)
学习国家荣誉称号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篇1
与时间赛跑的先锋——读张定宇院长事迹有感
李沛园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在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的先锋英雄。在这个肺炎病毒肆虐的冬春之交,这位先锋英雄出现了。他带领他的团队和死神抢时间,抢救了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他就是武汉市金银潭银院的张定宇院长。
读着他的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一位渐冻症患者,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他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后安心静养,但是他毅然选择了逆行,义无反顾地冲到一线。用他渐冻的生命,为患者带来温暖、信心和希望;用他有限的生命,给病人带来无限的宽慰;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那个时候,我们常常会情绪低落、不想面对,会想方设法逃避。但是这些困难与张定宇院长的困难对比起来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应该像张院长学习,学习他无私无畏,学习他的积极乐观。
我还知道还有许多医护人员也像张院长一样,他们放弃了假期、放弃了和亲人团聚、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坚守在一线。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国的力量。我向他们致敬,为他们自豪。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向张院长和所有逆行抗疫的医护人员学习,更加热爱祖国;遇到挫折也不气馁;珍惜时间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学习国家荣誉称号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篇2
今天时学雷锋的好日子,街上的好人好事源源不断。大家都满带笑容把家里的扫把,抹布,水桶,铲子,铁锹等劳动工具都带来了。
大家分工合作。女生拿抹布和扫把,男生拿铁锹和水桶。接着。纷纷开始打扫。有的同学擦瓷砖;有的同学擦玻璃;有的同学接水;有的同学扫地;有的同学铲地下的脏东西;有的同学买水给他们喝。打扫卫生室,我看到了团结的集体,优秀的青少年,爱劳动的精神,同学的有爱和谐。
同学们打扫完卫生后,一路帮助有困难的人,一路看捡垃圾就捡。我觉得同学的行为和精神很只得我们学习。而且我们也觉得“劳动再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在这我在提醒大家益句“劳动最光荣”。
学习国家荣誉称号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篇3
28年,480人次,333万元,这是嘉兴市南湖区丽华推拿诊所所长朱丽华还在用爱心不断刷新的数字,更是红船旁一名有着25年党龄、年过六旬盲人党员用初心书写的大爱。
“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 ”
8月14日,嘉兴市红十字会助学仪式现场,握手、问候、递上红包……朱丽华给29名学子分别送上8000元助学款。
许多人眼中噙满泪水,一名学子哽咽地说:“您眼睛失去光明,却给我们送来光明。”
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朱丽华特地穿上价格最贵的短袖花衬衫。这是她3年前花100元买的,只在重要场合穿。
今年,她穿着这件衬衫参加了嘉兴市区多个捐款仪式。
8月16日,朱丽华还去了离家300多公里的丽水松阳和龙泉,在那里结对资助了11名贫困学子。
每年8月,朱丽华最为忙碌。学校、社区、慈善机构、边远山区……今年暑假,她一口气结对了46个寒门学子,一次性支付的资助费达36.8万元。
一年又一年,朱丽华的“爱心榜单”上有受助贫困学生480人次。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对所有结对资助学生的姓名、家庭情况、毕业学校、就业去向等,都能脱口而出。
对于她而言,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20__年,成绩优异的朱丽霞考上浙江大学,但母亲患病、父亲务农,让这个典型的嘉兴农村因病致贫家庭举步维艰。正当全家人一筹莫展时,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资助,让朱丽霞顺利完成本科学习……
去年暑假,正在浙大读研的朱丽霞特意带着男朋友来看她:“您不仅给我金钱上的资助,更给了我精神上的指引。”
资助一个学生,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在朱丽华的资助下,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开启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更让朱丽华欣喜的是,许多人学会了感恩。张薛岳大学毕业后在嘉兴一家银行工作,用双肩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经常抽空去探望朱阿姨;傅圆亮深受朱阿姨的影响,把大学毕业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全部捐给了市红十字会……
到今年8月底,朱丽华累计捐了333万元,但她总是担心捐给“儿女们”的钱太少,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太多。
事实上,她每个月的花销不足800元,脚上穿的鞋只花了18元,身上穿的白大褂超过10年,出门宁愿多转几趟公交也尽量不打车。
“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朱丽华至今没买一套商品房,“买房还不如多资助几个孩子。”
“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
又是一个清晨,丽华推拿诊所里一片繁忙。
瘦弱的陈永明弓着背,拿着扫帚打扫卫生,走起路来身子仍不时向一侧倾斜。他做梦都没想到,此生“换了一种活法”。
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恶化,陈永明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把陈永明接到了诊所,每天一有空就给他推拿,“有时身体累得像散了架”。
一个月,半年,两年……朱丽华不肯放弃。慢慢地,陈永明弯成虾米状的身体舒展开了,一直蜷着的右腿能伸直了,拄着拐杖能走路了……到医院复诊的时候,医生都说她创造了一个奇迹。
“病是要养的,需要继续推拿。”朱丽华让陈永明留在诊所工作,月工资从以前的200元逐渐涨到现在的4000多元。陈永明感觉自己的世界亮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或许只有相同的人生经历,才会更深刻理解彼此的苦楚。
18岁,在最美好的年华,朱丽华却因为意外双目失明。那时的她觉得人生无望,在烦躁迷茫中度过了7年光阴。
1983年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坐在收音机前打发时间,广播里突然播放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
“张海迪坐在轮椅上都能做那么多事情,我为什么不可以?”
“
本文共计3238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学习国家荣誉称号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本文2024-06-07 12:19:23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7014253.html